首页> 中文学位 >阿霉素坐骨神经内给药对大鼠背根节各型神经元影响的实验研究
【6h】

阿霉素坐骨神经内给药对大鼠背根节各型神经元影响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前 言

材料及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综 述“自杀性传输”及相关毒素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展开▼

摘要

阿霉素是一种具有自发荧光特性的葸类抗生素类广谱抗肿瘤药物,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背根神经节是躯干、四肢痛觉的初级传入神经元,是机体内外环境与脊髓连接的纽带,具有传输和调节机体的各种感觉,接受和传递各种伤害性感受的功能。成年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亦可按胞体大小分3类,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其中的中、小型细胞传递的信息与痛觉关系密切。 目的:本实验是在以往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外周神经套管动物模型,探索大鼠阿霉素坐骨神经给药后,不同时间段的背根神经节各型神经细胞发生的形态学变化是否有差别,进一步了解阿霉素对背根神经节的神经毒性是否具有高选择性、及时间和剂量相关性,为阿霉素的化学性感觉神经节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方法:成年SD大鼠4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2组,为0.33%阿霉素组和1.0%阿霉素组。全麻下暴露大鼠双侧坐骨神经,然后锐性横断坐骨神经,将右侧神经近心端置入乳硅胶管内,固定、缝扎,用微量进样器分别向管内注入0.33%和1.0%阿霉素溶液20μl作为试验侧,左侧坐骨神经同样手术,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侧。按4d、1w、2w、4w、6w的时间顺序处死动物取双侧L5背根神经节标本,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于光镜下观察各型背根节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对各型节细胞中出现的异常神经元分别计数。选择1.0%阿霉素组实验侧L5神经节标本制作超薄切片,电镜下分别观察各型背根节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1.0.33%阿霉素组1w的实验侧L5背根节光镜下可见各型神经元均出现程度不同的细胞水肿,“气球样变”的轻微变性改变。除此之外,其后各时段各型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并无明显进展。2.1.0%阿霉素组1w注药侧L5背根节光镜下各型神经元均显示细胞肿胀、变性;2w时均可见尼氏小体减少、消失;4w和8w后各型背根节细胞坏死、消失,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实验观察期间各型神经元光镜结果未发现明显差别。3.1.0%阿霉素组实验侧L5背根节的小神经元(平均直径≤35μm),在用药后4d、1w、2w与对照侧背根节细胞形态有差别的神经元数目显著多于大神经元(平均直径<35μm)的异常细胞数(p<0.01)。4.1.0%阿霉素组注药侧L5背根节1w时电镜下小神经元出现线粒体肿胀,核膜弯曲不光滑;2w时显示线粒体肿胀、嵴溶解,粗面内质网池样扩张;4w和6w时出现线粒体高度肿胀、崩解,粗面内质网减少,多聚核糖体解体,核膜不完整。大神经元表现为:2w时显示染色质部分溶解,神经丝异常聚集;4w和6w的改变相似,可见电子致密物聚集,核周质出现空泡,细胞器消失等现象。生理盐水侧背根节细胞形态在整个试验期间无明显异常。 结论:1.当将0.33%阿霉素20μl以坐骨神经套管给药时,大鼠各型背根节细胞均未发生显著的退化性反应。2.光镜和电镜下的阿霉素所致大鼠各型背根节神经元随时间顺序发生的变性、坏死结果与阿霉素作为可逆行轴浆传输的神经毒性因子的作用机制相适应,显示有时间相关性。3.虽然光镜下无法肉眼识别1.0%阿霉素20μl对大鼠DRG各型神经元细胞影响的差别;但通过光镜细胞计数和电镜观察结果可发现大小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和易损性不同,DRG中的小神经元对阿霉素比大神经元更敏感,可说明阿霉素神经毒性作用具有高选择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