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附42例报告)
【6h】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附42例报告)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

声明

前言

临床资料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硕士期间撰写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是指瘤体最大直径≤1.0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殊亚型。尽管有的学者把≤1.5cm的乳头状癌划为PTMC,但大多数病理学家与WHO坚持严格界定把瘤体最大直径≤1.0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定义为PTMC。 目前,术前诊断为良性甲状腺疾病而在病理检查中发现的PTMC被称为“偶发癌”。同样,当PTMC在临床检查中未能发现,但其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而后经手术证实的PTMC被称作“隐匿癌”。描绘在临床检查中未能查出的甲状腺癌的名称随时代的不同已经发生变化。最初,对临床上认为甲状腺正常而在颈部淋巴结中发现的甲状腺组织称为“迷走甲状腺”。这些迷走的甲状腺最终被确定是小于1.5cm、临床查体未能发现的甲状腺内的乳头状癌,所以现已不再使用迷走甲状腺的称谓,取而代之以“隐匿性乳头状癌”的名称来描述≤1-1.5a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然而,因为“隐匿癌”这一术语并不能概括PTMC的病理及临床,事实上随着超声的普及,“隐匿”已经变得无意义并应适时废止。近年来,随着超声分辨率的改善以及超声引导下的FNAC出现,已经大大加强了对≤1.0cm的PTMC术前诊断。这些改变已被WHO所认可,确定最大直径≤1.0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为PTMC。 甲状腺癌中约有6~35%为甲状腺微小癌癌,PTMC发病率的报道不尽相同。有学者报告,在成人因非内分泌疾病相关死亡病例中,有36%在尸检中发现PTMC。在因结节性甲状腺肿、腺瘤等良性疾病手术中PTMC的发现率约为24%。据此估计,大约1/3的成人甲状腺中有一个PTMC病灶。 大多数PTMC呈良性过程并很可能在患者的一生中保持静止状态。PTMC被认为是乳头状癌中具有低侵袭性的一个亚型,行为更趋于良性,对其治疗上倾向于保守(仅行甲状腺部分切除)。然而,并不是所有的PTMC保持临床静止这一事实已得到公认。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研究报道,约20%的PTMC患者有局部复发,少数患者有远处转移并导致死亡。大约10%的PTMC临床上呈现进展性过程,同时不到1%的PTMC引起死亡。所以,一些学者赞成对PTMC行更大范围的手术切除且行辅助治疗(全甲状腺切除随后行放射性碘治疗)。 高分辨率超声的广泛应用导致在大量健康受试者中发现甲状腺微小结节,这个结果已得到承认。如何处理甲状腺的微小结节在外科医师中有不同意见并仍存在争论。因此,为总结PTMC的临床诊断特征及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本文对我们的PTMC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研究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诊断和外科治疗的经验,进一步提高对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治水平。 方法和结果: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自1996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42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病例资料。 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男性8例,女性34例,年龄16~63岁,中位年龄42岁。平均肿瘤大小0.73±0.19cm(0.3~1cm)。80.9%病例(34/42)在临床查体未能触及甲状腺微小结节而经高分辨率甲状腺超声发现。无在术前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的病例;42例中19例行冰冻病理检查,其中14例(73.7%)经术中冰冻切片检查确诊;28例(66.7%)在术后病理检查中确诊。42例中41例得到随访,中位随访时间5.5年。71.4%患者(30/42)接受腺叶切除术,其中11例补充Ⅵ区淋巴结清扫,随访期间无复发。3例行甲状腺大部切除的多发病灶患者随访期间复发。本组无疾病相关死亡病例。 结论: 1.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起病隐匿,术前较难诊断。大多数临床未能触及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可经高分辨率超声检出并经术中冰冻切片确诊。 2.手术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临床淋巴结阴性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实行腺叶切除加Ⅵ区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