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老年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风险的研究
【6h】

老年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风险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1.应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NRS)于术前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明确本组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的发生率。
   2.应用具体营养监测指标监测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分析患者术前存在营养风险对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
   3.分析患者术前营养风险与术后结局的关系。
   4.明确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的变化,探讨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拟行直肠癌手术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6例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49例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
   1.入院后48小时内应用NRS-2002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3分者为有营养风险,NRS2002<3分者为无营养风险。
   2.应用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连续监测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营养监测指标包括:(1)身体测量指标:入院后48小时内及术后7日患者身高、体重、体质指数;(2)实验室检查指标:入院次日、术后1日、7日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
   3.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结局至出院,包括术后并发症、死亡、术后住院时间。
   所有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
   结果:
   1.本组85例患者术前经NRS2002筛查,其中NRS-2002≧3分者25例,NRS-2002<3分者60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9.4%。
   2.根据ALB、PALB、TFN、TLC评价标准,85例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术前5.9%、57.6%、42.4%、47.1%,术后1日71.8%、92.9%、84.7%、97.6%,术后7日62.4%、83.5%、81.2%、81.2%。各指标观测值围手术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有营养风险组各项指标监测值平均水平均低于无营养风险组,其中只有P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日两组各营养指标观测值均较术前下降,且有营养风险组各项指标平均水平仍低于无营养风险组,其中P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日两组患者ALB、PALB、TLC监测值均较术后1日上升,但仍然低于术前水平,有营养风险组各项指标平均水平仍低于无营养风险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日TFN较术后1日仍表现为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85例患者术后BMI平均水平较术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营养风险组患者术前、术后BMI值均低于无营养风险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组内BMI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本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3.86天,有营养风险组平均15.56±8.81天,无营养风险组平均13.15±4.79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例患者中8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有营养风险者5例,无营养风险者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本组患者术前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9.4%。
   2.存在营养风险患者围手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无营养风险患者,但从术后营养支持中获益更多。
   3.患者术前存在营养风险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4.应用单一指标评价患者营养状况较为局限,临床应采用多种指标进行评价方能得到较客观、准确的结果。
   5.基于本研究结果,临床护理工作者应将患者的营养状态评价做为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适时、合理地制定营养护理措施,以改善老年直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