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6h】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心肌缺血导致心肌重构,引起心功能受损。有效地血运重建治疗可以使异常的心功能得到恢复,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而且广泛应用的血运重建方法。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对较重,部分患者不能通过介入治疗获得完全的血管重建,由于心肌和微血管不可逆的功能异常,加之左室重构的发生,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在血运重建后心功能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
   糖尿病明显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心衰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冠状动脉病变常为多支、弥漫性病变,病变重、形态复杂,而且侧支循环建立不够。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长期预后不良。
   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安全无创、准确可靠地评价心功能情况。
   基于上述情况,本实验通过队列研究,比较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分析糖尿病对心功能变化的影响,并分析影响心功能变化的因素,观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指导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方法:在介入治疗的术前1天,术后1月,术后6月,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研究对象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IN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舒张早期二尖瓣环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二尖瓣环峰值速度(Aa),应用以上指标评价左室功能及大小,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采用SPSS13.0计算机统计软件分析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最终研究对象共243例(合并糖尿病者128),其中158例(合并糖尿病者82例)给予了介入治疗。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或有心肌梗死病史,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LVEF水平从基线至术后1月,从术后1月至术后6月持续升高(P<0.05),而未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LVEF水平则持续降低(P<0.05)。在术后6月,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中,74.7%出现了明显的心功能的改善(6月时LVEF水平较基线提高10%以上),影响心功能改善的因素包括:女性(P=0.033),CCSⅠ级和Ⅱ级(P=0.015),硝酸酯类药物(P=0.021)。在术后6月,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中,17.1%出现了左室重构(6月时LVEDV水平较基线时增加20%以上),影响左室重构的因素包括:多支病变(P=0.027),醛固酮受体拮抗剂(P=0.033),基线LNEDV(P<0.001)。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无糖尿病且无心肌梗死病史者,其Ea/Aa水平从基线至术后1月、从术后1月至术后6月持续升高(P<0.05),有糖尿病者,其Ea/Aa水平在术后6月出现降低(P<0.05),未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或是否有心肌梗死病史,其Ea/Aa.水平均持续降低(P<0.05)。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明显低于未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RR0.384,95%CI0.272-0.542,P<0.001),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中无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低于糖尿病患者(RR0.495,95%CI0.26-0.94,P=0.034)。
   结论:介入治疗可以改善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的心功能,但并没能够阻止左室重构的发展。本研究结论的主要创新点是:糖尿病对这部分患者心功能恢复及左室重构发展均无显著影响,但糖尿病阻碍了其舒张功能的改善,介入治疗术后糖尿病患者更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应该与其更差的舒张功能有关,而与其心功能情况及左室重构情况无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