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骨生物活性材料的实验研究
【6h】

新型骨生物活性材料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P-15复合材料骨诱导活性,为临床使用此材料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方法:
   1.制备β-TCP/P-15复合材料:将β-TCP放到P-15多肽溶液中,轻微震荡以确保P-15充分吸附到β-TCP中,室温条件下放置24 h,再用PBS洗去未吸附的P-15,干燥后,室温条件下储存在防潮容器中备用。
   2.在B-TCP/P-15和β-TCP上分别培养C2C12细胞6天,分别于培养的第2,4和6天取材,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BCA法检测蛋白质含量;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
   3.下颌骨体部制备骨缺损:实验组1(β-TCP/P-15)、实验组2(β-TCP)随机植入同一只实验兔左侧或右侧下颌骨缺损区,对照组随机选取另外一只实验兔左侧或右侧下颌骨制备骨缺损,但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在术后第4周、8周和12周处死动物,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染色观察及成骨面积的测定。
   结果:
   1.β-TCP组与β-TCP/P-15组的细胞增殖情况与蛋白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呈增加趋势,β-TCP/P-15组较β-TCP组各相同时点细胞增殖及蛋白含量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细胞与材料复合培养2d时均未检测出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培养4、6 d后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随时间的延长而呈增加趋势,β-TCP/P-15组较β-TCP组各相同时点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大体标本观察:3组骨缺损区骨痴量和骨强度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多,且各时间点β-TCP/P-15组的骨痴量最多、骨强度最高,空白组最差,12周时,β-TCP/P-15组与β-TCP组材料都已基本吸收;组织学观察:各组骨基质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多,且各时间点β-TCP/P-15组骨基质分别较β-TCP组和空白组多,空白组最差;成骨面积的测定:随着时间的延长,3组的成骨面积均增加,同一组不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TCP/P-15组成骨面积增加较快;各个时间点β-TCP/P-15组成骨面积均强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本实验中所用的β-TCP/P-15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活性、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以及成骨性能,可促进骨缺损的修复。有望作为骨修复材料用于下颌骨缺损的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