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蛋白受体-1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6h】

血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蛋白受体-1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善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发病率明显增高。现普遍认为,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S)是其发生的基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被认为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子。近年来发现的新型ox-LDL受体-血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可通过损伤血管内皮、促进炎症反应、加速细胞凋亡和泡沫细胞形成等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目前发现的所有清道夫受体中,仅LOX-1存在可溶性形式。血中可溶性LOX-1(sLOX-1)水平可能反映胞膜表面LOX-1表达程度,进而反映一定的疾病状态,LOX-1检测有希望在冠心病的诊断和防治中发挥作用。
   目的:⑴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sLOX-1水平,预测其对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影响;⑵检测研究对象LOX-13'-UTR188位点基因多态性情况,探讨LOX-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⑶探讨血清中sLOX-1水平与LOX-13’-UTR188位点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方法:①本研究入选冠心病患者121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7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46例;对照组50例,均经冠脉造影(CAG)排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入选者入院即刻,ACS组与SAP组PCI术后即刻、对照组CAG术后即刻,ACS组与SAP组PCI术后1周血清sLOX-1浓度;②在第一部分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再增加病例,将总研究对象分为2组,冠心病组170例,均经CAG确诊;对照组140例,均经CAG排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总研究对象的LOX-1基因3’-UTR188位点多态性进行分析,比较该基因多态性在两组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
   结果:⑴入院即刻及术后即刻,ACS组外周血清sLOX-1水平高于SAP组和对照组,SAP组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1周,ACS组与SA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比较,3组术后即刻血清sLOX-1水平与入院即刻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1周血清sLOX-1水平较入院即刻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LOX-1基因3’-UTR188位点存在三种基因型:CC、CT及TT。冠心病组中,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7.65%、42.35%和10.00%;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4.29%、36.43%和9.28%;经x2检验,不同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188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8.82%、72.50%:188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1.18%、27.50%,经x2检验,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⑶本研究显示,冠心病组中,CC、CT+TT基因型对应的血清sLOX-1水平分别为193.09±35.80μg/L、208.03±45.84μg/L;对照组CC、CT+TT基因型对应的血清sLOX-1水平分别为144.53±30.02μg/L、164.39±19.36μg/L。各组内基因型对应的血清sLOX-1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血清sLOX-1水平与3’-UTR基因多态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①冠心病患者血清LOX-1水平增高,提示存在明显的LDL氧化修饰;且ACS患者氧化修饰明显强于SAP患者,推断LOX-1在不稳定斑块中的表达高于稳定斑块,提示LOX-1与不稳定斑块的形成有关,可作为预测不稳定斑块的血清学指标;②血清LOX-1水平受机械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这些损伤可导致血清LOX-1水平升高;③血清LOX-1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无关,不能作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④人群中LOX-13'-UTR18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不能作为冠心病的预测因素;⑤血清LOX-1水平与LOX-13’-UTR188位点基因多态性无明显相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