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颅脑创伤后脑脊液瘦素水平变化机制研究
【6h】

颅脑创伤后脑脊液瘦素水平变化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颅脑创伤后脑脊液中瘦素水平的变化;建立兔脑右侧液压冲击创伤模型,动态观察兔颅脑创伤后血清瘦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水平及脑脊液中瘦素的水平变化,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检测创伤脑组织与对侧正常脑组织中瘦素mRNA的表达,荧光标记瘦素示踪实验,观察单纯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与脑脊液瘦素水平变化,探讨颅脑创伤后脑脊液瘦素水平升高变化的原因,以及颅脑创伤后其变化与发生异位骨化的意义。
  方法:第一部分,7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颅脑创伤组(A组、C组、E组)和假手术组(B组、D组、F组),颅脑创伤组建立兔脑单侧液压打击创伤模型,于右顶开一直径7mm骨窗,予以保持硬膜完整,连接液压打击器行液压打击。假手术组只按照同样方法打开7mm骨窗,不进行液压打击。A组(17只)和B组(8只)于伤后1d、3d、7d清晨空腹状态下取耳缘静脉静脉血2ml,以及通过小脑延髓池穿刺留取脑脊液0.5ml,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血清瘦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脑脊液瘦素水平。分别比较颅脑创伤组与假手术组各时间点血清瘦素、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浓度及脑脊液瘦素水平变化。C组(9只)和D组(6只)麻醉满意后,行血管内注射外源性人工荧光标记的兔瘦素,并给与液压打击及假手术操作,收集伤后30min兔血清与脑脊液,用ELISA法测量分析其中瘦素水平的变化趋势,并取双侧兔脑组织行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比较镜下颅脑创伤组和假手术组脑组织荧光范围比较。E组(18只)和F组(18只)分别于打击后1d、3d、7d,取伤侧与正常侧兔脑组织-80℃保存,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检测创伤脑组织与对侧正常脑组织中瘦素mRNA的表达。
  第二部分,选取30例男性单纯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G组),分别于伤后1d、3d、7d抽取空腹腔静脉血2m1和腰穿留取脑脊液2ml,对照组(H组)为男性排除脑外伤、出血、神经肿瘤、炎症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脑脊液30例。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与脑脊液瘦素水平,分析比较各时间点瘦素水平,G组血清与脑脊液瘦素水平变化相关性。
  结果:新西兰兔颅脑创伤组(A组)伤后1d、3d和7d血清瘦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B组)(P<0.05);A组脑脊液瘦素水平伤后1d、3d和7d均高于B组(P<0.05);A组伤后1d血清中瘦素与脑脊液瘦素呈正相关(P<0.05),其他时间点均不相关。
  颅脑创伤组(C组)打击侧脑组织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到荧光显影,且多于C组正常侧与假手术组(D组)的双侧脑组织。颅脑创伤组(E组)脑组织的瘦素打击后1d、3d、7d的PCR表达均与假手术组(F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
  男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G组)脑脊液中瘦素水平逐渐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H组)仍较高。脑脊液中瘦素水平的升高与血清中瘦素水平相关性分析,出血后第1d成正相关性(P<0.05),余无统计学差别(P>0.05)。
  结论:我们研究发现颅脑创伤后血清瘦素水平、生长激素水平、IGF-1水平、脑脊液中瘦素水平均是升高的;血液中瘦素可以通过血管破裂随血液直接漏入蛛网膜下腔,进入脑脊液循环;亦可能颅脑创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使血液中瘦素渗透入脑组织增加而引起;脑脊液中瘦素升高主要是血管源性的瘦素进入脑脊液循环通路引起的,并非脑组织自身分泌合成增加引起脑脊液中瘦素的升高。

著录项

  • 作者

    金文哲;

  • 作者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
  • 学科 临床医学;外科学神经外科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宏;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651.15;
  • 关键词

    颅脑创伤; 脑脊液瘦素; 变化机制; ELISA法;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