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VVI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早期心肌应变率的研究
【6h】

VVI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早期心肌应变率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技术检测原发高血压左室重构早期患者心肌的纵向及周向应变率,早期无创评价高血压患者局部心肌功能,为预防和逆转心脏重构、降低高血压心脏危害及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原发高血压患者125例,男性80例,女性45例,年龄35~74岁,平均(60.2±10.5)岁,除外糖尿病,瓣膜病及心肌病等,按Ganau分类法依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将其分为2组即正常构型组(NG组)80例和向心性重构组(CR组)45例。另选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血压正常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NC组),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36~70岁,平均(59.0±9.5)岁。
  应用Siemens 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有VVI成像分析软件及工作站。4V1c探头,频率2.0~4.0MH。常规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IDd)、室间隔厚径(IVST)、左心室后壁厚径(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E、A峰比值;速度向量(VVI)条件下取四腔心切面获取左室收缩期、舒张早期及晚期纵向应变率(SrL),短轴切面获取舒张早期、晚期周向应变率(SrC)。
  结果:
  1.三组间年龄、性别构成、心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NG与CR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高于NC组(p<0.05),NG与CR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2.CR组的LVIDd高于NC组、NG组(p<0.05);NC组、N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RWT、LM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组、NG组、CR组呈逐渐递增。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组E/A值低于NC组、NG组(p<0.05),NC组、N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高血压患者左室各节段纵向及周向应变率曲线与正常对照者相似,均呈收缩期负向峰值曲线,表明收缩期心肌节段室壁缩短;舒张期呈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正向双峰值曲线,表明舒张期心肌节段室壁的伸长。
  4.三组间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应变率比较:CR组中间段低于NC组(p<0.05),余三组间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无明显差异(p>0.05)。
  5.三组间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舒张早期纵向应变率比较:与NC组比较,NG组中间段应变率降低(p<0.05),CR组基底段、中间段应变率均降低(p<0.05),CR组的中间段低于NG组(p<0.05),三组间心尖段舒张早期纵向应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舒张晚期纵向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收缩期、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周向应变率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7.左心室乳头肌水平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周向峰值应变率比较:CR组前后间隔应变率低于NC组和NG组(p<0.05),NG组与N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室壁节段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8.左心室乳头肌水平各节段心肌舒张期周向应变率比较:CR组舒张期早前间隔、后间隔、前壁、及下壁较NC组明显减低(p<0.05),前、后间隔及下壁较NG组明显减低(p<0.05);与NC组相比,NG组舒张早期仅前间隔和后间隔周向应变率明显减低(p<0.05),其他节段各组间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乳头肌水平各节段心肌舒张晚期周向应变率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尽管正常构型与向心性重构者的LVMI在正常范围,但仍高于正常人,且呈递增趋势,说明左室重构在高血压早期即已经开始。
  2.LVEF正常时,高血压左室重构早期患者纵向心肌收缩期应变率已降低,表明纵向心肌收缩期应变率可以更好地反映左室内在的收缩特性。
  3.单独应用跨二尖瓣血流评价左室舒张功能会低估高血压病患者中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程度,VVI技术在无创反应局部心肌功能方面可能更具优势。
  4.高血压左室重构早期的基底段、中间段纵向应变率降低早于周向应变率,而心尖段改变不明显,这可能与左心室心肌纤维构成及自身心肌排列特点有关。
  5.在高血压左室重构早期虽然中间段整体周向应变率未见明显差异,但中间段局部心肌周向应变率已降低,且舒张期早于收缩期。
  6.高血压左室重构并非均匀一致,其分布规律可能取决于左心室心肌各节段承受的负荷程度,在心脏整体协调运动的某一特定时相,特定的心肌节段起主要或次要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