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及腹腔镜改良简易型胃旁路治疗病态肥胖症的疗效分析
【6h】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及腹腔镜改良简易型胃旁路治疗病态肥胖症的疗效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背景:
  病态肥胖症(Morbidobesity,MO)是指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40kg/m2或BMI≥35kg/m2同时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退行性关节病、胆结石、胃肠道恶性肿瘤等伴发病,对于此类病人,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ascopicSleeveGastrectomy,LSG)最初用于极重度MO患者的第一阶段手术,近年由于LSG作为单独的减重术式已经取得良好的减重效果,它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独立的减重术式。在1993年10月,Wittgrove及Clark医生完成了世界第一例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aparoscopicRoux-en-Ygastricbypass,LRYGBP),腹腔镜改良简易型胃旁路术(LaparascopicMiniGastricBypass,LMGBP)是其的改良术式,国内陆续开展了这些减重手术。我中心自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行LSG30例,行LMGBP8例。术后1年随访研究发现,患者减重效果良好,相关伴发病达到缓解甚至治愈。LMGBP术后患者T2DM达到明显缓解甚至治愈。
  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患者行LSG及LMGBP术前、术后体重变化,相关伴发病的缓解及治愈情况,营养不良发生率及预防、治疗等,进一步探讨这两种减重术式针对MO及诸如T2DM等伴发病的疗效分析。
  第一部分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病态肥胖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行LSG的MO患者手术前后体重变化、并发症发生率、伴发病缓解及治愈情况、患者营养状况及微量元素缺乏情况,以此评价LSG的疗效及安全性,为LSG在国内进一步推广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LSG组共30例MO患者,其中男9例(30%),女21例(70%),年龄为(29.7±14.7)岁,身高为(168.8±5.7)cm,体重为(103.4±12.9)kg,BMI为(38.2±3.0)kg/m2,腰围为(102.5±8.5)cm;臀围为(114.5±7.8)cm;腰臀比为0.89±0.23。
  术前均经系统检查排除继发性肥胖,于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在静脉复合麻醉下接受LSG,并于术前、术后1月、3月、6月、1年监测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各组数据均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全部30例病人均由同一手术团队成功施行LSG术,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手术时间为(95.7±34.5)min,术中出血量为(29.2±8.4)ml,术后住院时间(4.9±1.7)天,术后排气时间为(1.33±0.61)天。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予以换药治疗后痊愈出院;1例患者出现膈下感染,予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出院。4例患者出现脱发,予以口服善存片及调整饮食后脱发症状明确改善。余均未发现出血、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胃瘫等并发症。全组无死亡病例。
  术后6月,体重为(82.5±10.1)kg(P<0.05);BMI为(31.7±2.9)kg/m2(P<0.05);腰围为(93.3±9.2)cm(P<0.05);臀围为(101.7±7.1)cm(P<0.05);腰臀比为0.78±0.2(P<0.05);EWL%为(55.3±15.5)%(P<0.05)术后1年,体重为(78.4±9.5)kg(P<0.01);BMI为(27.7±2.7)kg/m2(P<0.01);腰围为(88.2±5.1)cm(P<0.01);臀围为(89.5±6.3)cm(P<0.01);腰臀比为0.71±0.33(P<0.01);EWL%为(75.1±12.2)%(P<0.01)。患者的高血压、脂肪肝、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等伴发病亦得到明确改善。
  结论:
  一:LSG治疗MO早期(≤1年)效果良好。
  二:LSG较LRYGBP技术操作较简单,不改变胃肠道生理状态,容易被患者接受,易大规模开展。
  三:LSG对于MO伴发的MS、脂肪肝、高血压等伴发病效果良好,能达到改善及部分治愈。
  四:LSG可作为LAGB及LVGB术后减重失败患者二次减重手术时的可选择术式之一。
  五:由于本组的MO患者中均无T2DM,故LSG对T2DM的治疗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第二部分腹腔镜改良简易型胃旁路术治疗病态肥胖症合并T2DM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MO合并T2DM患者行LMGBP后体重变化、并发症发生率、伴发病缓解及治愈情况、患者营养状况及微量元素缺乏情况,以此评价LMGBP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治疗T2DM的相关机制,为LMGBP在国内进一步推广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LMGBP组共8例患者,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39.5±7.7)岁,身高(169.3±7.3)cm,体重(116.3±19.3)kg,BMI为(40.4±5.1)kg/m2,腰围(109.0±10.4)cm,臀围(106.6±8.4)cm,腰臀比(1.03±0.09)。术前均经系统检查排除继发性肥胖。于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在静脉复合麻醉下接受LMGBP,并于术前、术后1月、3月、6月、1年监测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各组数据均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本组全部8例病人均成功由同一手术团队完成LMGBP,手术时间为(129.6±9.2)min,术中出血量为(52.3±9.7)ml,术后住院天数(5.6±1.1)天,总住院天数为(8.5±1.1)天。1例患者出现膈下感染,予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3月发行吻合口狭窄,予以内镜下扩张治疗后恢复良好。余均未发生出血、吻合口漏、胃瘫等手术相关并发症,且恢复良好。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6例患者伴发脱发,予以口服善存片及调整饮食治疗后症状明确改善。
  术后6月时体重为(86.1±13.0)kg(P<0.05);BMI为(29.7±1.9)kg/m2(P<0.05);EWL%为(55.6±6.6)%(P<0.05);腰围为(91.6±10.5)cm(P<0.05),臀围为(95.8±7.0)cm(P<0.05),腰臀比为0.9±0.7(P<0.05)。术后1年时体重为(78.8±10.8)kg(P<0.01);BMI为(27.8±1.9)kg/m2(P<0.01);EWL%为(67.9±5.6)%,(P<0.01);腰围为(82.2±12.1)cm(P<0.01),臀围为(88.5±6.7)cm(P<0.01),腰臀比为0.9±0.1(P<0.01)。患者的高血压、脂肪肝、MS、等伴发病亦得到明确改善。
  结论:
  一、LMGBP是有效治疗MO的术式,减重效果良好。
  二、与LRYGBP相比,LMGBP手术操作简单,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减重效果明确,因技术等原因无法开展LRYGBP的单位和个人,可先行开展LMGBP。
  三:对于伴T2DM的MO患者实施LMGBP手术治疗后,发现早起(<1年)患者血糖得到一定程度上控制,降糖效果良好,但中(>5年)、远(>10年)期效果不得而知,且血糖控制机制不明确,争议较大,国内这方面相关研究亦较少。因此,目前不建议开展针对不伴有MO的单纯T2DM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糖尿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