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胃转流术联合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大鼠的实验研究
【6h】

胃转流术联合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大鼠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残存胰岛功能对胃转流术治疗糖尿病大鼠疗效的影响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1.1.4 主要仪器设备及器材

1.2 方法

1.2.1 实验动物分组

1.2.2 大鼠DM模型的制备与判定

1.2.3 DM大鼠十二指肠空肠转流术

1.2.4 血糖及血浆C肽、GLP-1水平的检测

1.2.5 口服糖耐量实验

1.2.6 胰腺组织病理学观察

1.2.7 统计学处理

1.3 结果

1.3.1 大鼠DM及DJB术成模情况

1.3.2 大鼠血糖变化

1.3.3 大鼠血浆C肽浓度变化

1.3.4 大鼠血浆GLP-1浓度变化

1.3.5 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

1.3.6 胰腺病理学观察

1.4 讨论

1.4.1 糖尿病动物模型的选择和建立

1.4.2 STZ诱导大鼠糖尿病的机制

1.4.3 DM模型胰岛功能残存情况与STZ剂量的关系

1.4.4 手术方式的选择及DM大鼠DJB术模型的建立

1.4.5 胃转流术治疗DM的可能机制

1.4.6 大鼠残存胰岛功能对DJB术疗效的影响

1.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二、大鼠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建立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2.1.4 主要仪器设备及器材

2.2 方法

2.2.1 实验分组

2.2.2 大鼠胰岛分离纯化

2.2.3 胰岛计数及纯度鉴定

2.2.4 胰岛活性鉴定

2.2.5 胰岛功能检测

2.2.6 统计学处理

2.3 结果

2.3.1 胰岛的产率

2.3.2 胰岛的纯度

2.3.3 胰岛的活性

2.3.4 胰岛的体外功能

2.4 讨论

2.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三、胃转流术联合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大鼠的疗效

3.1 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3.1.4 主要仪器设备及器材

3.2 方法

3.2.1 实验动物分组

3.2.2 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制备与判定

3.2.3 DM Wistar大鼠十二指肠空肠转流术

3.2.4 DM Wistar大鼠同种异体肾被膜下胰岛移植

3.2.5 血糖及血浆胰岛素、GLP-1水平的检测

3.2.6 口服糖耐量实验

3.2.7 左肾移植物切除、胰腺及胰岛移植物组织病理学观察

3.2.8 统计学处理

3.3 结果

3.3.1 大鼠DM、DJB术、胰岛移植成模情况

3.3.2 大鼠血糖变化

3.3.3 单纯移植组及联合治疗组大鼠移植术后血糖变化及胰岛移植物存活情况

3.3.4 单纯移植组及联合治疗组移植后移植物切除大鼠血糖变化

3.3.5 大鼠血浆胰岛素浓度变化

3.3.6 大鼠血浆GLP-1浓度变化

3.3.7 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

3.3.8 胰腺及左肾胰岛移植物病理学观察

3.4 讨论

3.4.1 大鼠肾被膜下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模型的建立

3.4.2 胰岛移植的疗效及胰岛移植物损伤的机制

3.4.3 DJB术联合胰岛移植治疗DM的疗效及其机制

3.4.4 DJB术延长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的机制

3.4.5 胃转流术联合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应用前景

3.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结论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胃转流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与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课题通过链脲佐菌素诱导的不同残存胰岛功能的Wistar大鼠糖尿病,并行十二指肠空肠转流术,探讨残存胰岛功能对胃转流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的影响;通过优化大鼠胰岛分离纯化方法,能够在不同体重水平的大鼠间获得稳定高产率、高纯度、活性和功能良好的胰岛;通过建立糖尿病大鼠同种异体肾被膜下胰岛移植模型及十二指肠空肠转流术联合胰岛移植模型,评价胃转流术联合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
   第一部分残存胰岛功能对胃转流术治疗糖尿病大鼠疗效的影响
   目的:建立由链脲佐菌素诱导的不同残存胰岛功能的大鼠糖尿病模型,建立糖尿病大鼠十二指肠空肠转流术模型,探讨残存胰岛功能对胃转流术治疗糖尿病大鼠疗效的影响和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低剂量对照组、高剂量对照组、低剂量手术组、高剂量手术组。通过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链脲佐菌素,诱导不同残存胰岛功能的大鼠糖尿病。低剂量手术组、高剂量手术组注射后行十二指肠空肠转流术。观察各组大鼠非空腹血糖的变化及口服糖耐量情况,检测血浆C肽浓度和胰岛血糖素样肽1浓度的变化,观察大鼠胰腺病理,比较注射不同链脲佐菌素注射剂量大鼠的胰岛功能残存情况,并比较胃转流术对不同残存胰岛功能糖尿病大鼠的疗效。
   结果:注射链脲佐菌素7天后的各组大鼠的血糖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浆C肽浓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剂量对照组大鼠注射链脲佐菌素后血糖高于低剂量对照组(P<0.01),注射链脲佐菌素后C肽水平低于低剂量对照组(P<0.01),口服糖耐量较低剂量对照组更差,胰岛病理损伤较低剂量对照组更严重。低剂量手术组及高剂量手术组行十二指肠空肠转流术后胰岛血糖素样肽1浓度升高(P<0.01),并高于低剂量对照组及高剂量对照组(P<0.01)。低剂量手术组行十二指肠空肠转流术后血糖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低于低剂量对照组(P<0.01),血浆C肽浓度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亦高于低剂量对照组(P<0.01),口服糖耐量优于低剂量对照组,胰岛病理损伤较低剂量对照组为轻。高剂量手术组行十二指肠空肠转流术后血糖(P>0.05)、血浆C肽浓度(P>0.05)较术前及高剂量对照组未有改善,口服糖耐量较高剂量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胰腺病理损伤较高剂量对照组未见改善。
   结论:残存胰岛功能制约着胃转流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当胰岛功能衰竭时,手术无法起到治疗作用。
   第二部分大鼠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稳定的大鼠胰岛分离纯化方法。
   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按体重分成4组,采用改进后的方法进行胰岛分离纯化,双硫腙染色计数胰岛、估计纯度,吖啶橙-碘化丙锭染色判断胰岛活性,葡萄糖刺激实验检测胰岛功能。
   结果:全部大鼠的胰岛产率为1056±357个/只,各组间胰岛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纯度和活率均超过90%,胰岛刺激指数为2.08±0.10。
   结论:应用改进的分离纯化方法,能在不同体重水平大鼠间获得稳定的胰岛高产率,胰岛的纯度、活性和功能可靠。
   第三部分胃转流术联合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大鼠的疗效
   目的:建立糖尿病大鼠同种异体肾被膜下胰岛移植模型,探讨胃转流术联合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大鼠的疗效和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糖尿病对照组、单纯转流术组、单纯移植组、联合治疗组。通过腹腔注射的链脲佐菌素,诱导胰岛功能衰竭的大鼠糖尿病。单纯转流术组行十二指肠空肠转流术,单纯移植组以SD大鼠为供体行左肾被膜下胰岛移植,联合治疗组先行十二指肠空肠转流术,后行以SD大鼠为供体的左肾被膜下胰岛移植。观察各组大鼠非空腹血糖的变化及口服糖耐量情况,检测血浆胰岛素浓度和胰岛血糖素样肽1浓度,观察大鼠胰腺病理及胰岛移植物病理,比较单纯转流术组、单纯移植组、联合治疗组的疗效。
   结果:单纯转流术组行十二指肠空肠转流术后较糖尿病对照组血糖(P>0.05)、血浆胰岛素(P>0.05)、口服糖耐量无明显差异,胰腺病理亦未见改善。单纯移植组及联合治疗组在胰岛移植术后血糖(P<0.01)、血浆胰岛素浓度(P<0.01)、口服糖耐量较糖尿病对照组有所改善,胰腺病理未见改善。联合治疗组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较单纯移植组延长(P<0.01),移植物病理损伤及炎症渗出较单纯移植组更轻。
   结论:胃转流术联合胰岛移植对于胰岛功能衰竭的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胃转流术能够延长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著录项

  • 作者

    郑阳;

  • 作者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
  • 学科 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西墨;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糖尿病;
  • 关键词

    糖尿病; 胃转流术; 胰岛移植; 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