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环境因素对寡链与变链双菌种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6h】

不同环境因素对寡链与变链双菌种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实验菌株及培养条件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1.3 唾液采集

1.4 建立唾液包被体外粘附模型

1.5 单双菌株模型的构建

1.6 配制不同条件的培养基

1.6.1 配制BHI培养基

1.6.2 配制BHI固体培养基

1.6.3 配制TSB培养基

1.6.4 不同蔗糖浓度和不同pH值的TSB培养基配制

1.7 菌落计数法测量不同外界条件下两种变链拮抗菌株对变链粘附的影响

1.7.1 氧条件对两种变链拮抗菌株抑制变链粘附能力的影响

1.7.2 蔗糖条件对两种变链拮抗菌株抑制变链粘附能力的影响

1.7.3 pH条件对两种变链拮抗菌株抑制变链粘附能力的影响

1.8 番红精染色法测量不同外界条件对单/双菌株中细菌粘附量的影响

1.8.1 氧条件对两种变链拮抗菌株抑制变链粘附能力的影响

1.8.2 蔗糖条件对两种变链拮抗菌株抑制变链粘附能力的影响

1.8.3 pH条件对两种变链拮抗菌株抑制变链粘附能力的影响

1.9 CLSM观察不同蔗糖浓度对单双菌株模型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2.0 统计学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氧环境对双菌株生物模型中细菌相互作用的影响

2.2 蔗糖环境对双菌株生物模型中细菌相互作用的影响

2.3 pH环境对双菌株生物模型中细菌相互作用的影响

2.4 CLSM观察不同蔗糖浓度对单双菌株模型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变异链球菌和口腔其他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观察不同环境条件对寡发酵链球菌与变异链球菌双菌种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与血链球菌与变异链球菌的双菌株生物膜形成进行比较,从而探讨寡发酵链球菌在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进一步评估寡发酵链球菌作为一种口腔有益细菌在维持口腔微生态环境中的意义。
  方法:
  1唾液采集
  取三名健康成年人无刺激性静止唾液,离心(10000×g,20 min)后取上清液,4℃储存备用。待使用前用0.22μm孔径的无菌一次性滤过膜滤过灭菌。
  2建立唾液包被模型
  ①在96孔板每孔中加入灭菌过的唾液,于37℃环境下静置30分钟,建立唾液包被的聚丙乙烯表面模型;②在无菌玻璃管中加入灭菌过的唾液,于37℃环境下静置30分钟,建立唾液包被的光滑玻璃表面模型。、
  3单、双菌株生物模型的建立
  单菌株模型:寡发酵链球菌、血链球菌、变异链球菌
  双菌株模型:寡发酵链球菌与变异链球菌共同培养,血链球菌与变异链球菌共同培养
  4不同环境下观察单/双菌株生物模型中细菌的相互作用
  ①运用平板计数法测定不同环境下单/双菌株唾液包被的玻璃生物模型中细菌的粘附状况。
  ②运用番红精染色法测定不同环境下单/双菌株唾液包被的聚丙乙烯生物模型中细菌的粘附状况。
  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蔗糖浓度下单/双菌株生物模型中生物膜的厚度
  结果:
  1氧环境对双菌株生物模型中细菌相互作用的影响
  ①菌落计数法测定氧环境对双菌株模型中细菌相互作用的影响
  两种氧环境下,单菌株模型中变异链球菌菌落数最多,血链球菌次之,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寡发酵链球菌菌落数最少。双菌株寡发酵链球菌和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与变异链球菌共培养后,三者菌落数均减少。厌氧环境三种细菌菌落数均小于有氧环境,双菌株模型中三种细菌菌落数降低的幅度亦小于有氧环境。
  ②番红精染色法测定氧环境对双菌株模型中细菌相互作用的影响
  两种氧环境下,单菌株模型变异链球菌粘附量最高,血链球菌次之,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寡发酵链球菌最弱。双菌株模型寡发酵链球菌和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和变异链球菌共培养后粘附量均低于三者单独培养。厌氧环境三种细菌粘附力均弱于有氧环境,双菌株模型中细菌的粘附量降低幅度亦低于有氧环境。
  2蔗糖环境对双菌株生物模型中细菌相互作用的影响
  ①菌落计数法测定蔗糖环境对双菌株模型中细菌相互作用的影响
  无蔗糖环境下,单菌株血链球菌细菌菌落数最多,寡发链球菌次之,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寡发酵链球菌菌落数最少。1%蔗糖和5%蔗糖下,单菌株寡发酵链球菌细菌菌落数最多,血链球菌次之。双菌株寡发酵链球菌与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和变异链球菌共培养后,三者菌落数均减少。
  ②番红精染色法测定蔗糖环境对双菌株模型中细菌相互作用的影响
  无蔗糖环境下,单菌株变异链球菌粘附量最高,血链球菌次之,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寡发酵链球菌粘附量最低。双菌株寡发酵链球菌与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和变异链球菌共培养后粘附量均降低。1%蔗糖环境和5%蔗糖环境单、双菌株粘附同无糖环境。但寡发酵链球菌和变异链球菌的粘附量1%蔗糖>无蔗糖>5%蔗糖,双菌株培养后粘附量降低情况1%蔗糖>无蔗糖>5%蔗糖;血链球菌粘附量无蔗糖>1%糖>5%蔗糖,双菌株培养后粘附降低情况无蔗糖>1%糖>5%蔗糖。
  3环境pH对双菌株生物模型中细菌相互作用的影响
  ①菌落计数法测定环境pH对双菌株模型中细菌相互作用的影响
  pH5.5环境下,单菌株变异链球菌菌落数最多,血链球菌次之,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寡发酵链球菌菌落数最少。双菌株寡发酵链球菌与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与变异链球菌共培养后,三者菌落数均降低,但与单菌株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H6.0环境下,单菌株变异链球菌菌落数最多,血链球菌次之,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寡发酵链球菌菌落数最少。双菌株寡发酵链球菌与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与变异链球菌共培养后,三者菌落数亦降低。pH6.5、pH7.0、pH7.5、pH8.0单双菌株细菌菌落形成情况与pH6.0近似。但单菌株细菌菌落形成情况pH7.0>pH6.5>pH6.0和pH7.5(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双菌株细菌菌落数降低情况pH7.0>pH6.5>pH6.0和pH7.5(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②番红精染色法测定环境pH对双菌株模型中细菌相互作用的影响
  pH5.5环境下,单菌株变异链球菌粘附量最多,血链球菌次之,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寡发酵链球菌粘附量最少。双菌株寡发酵链球菌与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与变异链球菌共培养后,三者粘附量均降低,但与单菌株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H6.0环境下,单菌株变异链球菌粘附量最多,血链球菌次之,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寡发酵链球菌粘附量最少。双菌株寡发酵链球菌与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与变异链球菌共培养后,三者粘附量亦降低。pH6.5、pH7.0、pH7.5、pH8.0单双菌株细菌粘附情况与pH6.0近似。但单菌株细菌粘附量pH7.0>pH6.5>pH6.0和pH7.5(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双菌株细菌粘附量降低情况pH7.0>pH6.5>pH6.0和pH7.5(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4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蔗糖浓度下单/双菌株生物模型中生物膜的厚度
  1%蔗糖条件下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最厚,血链球菌次之,寡发酵链球菌最薄,无蔗糖条件下血链球菌生物膜最厚,变异链球菌次之,寡发酵链球菌最薄。两种糖条件下,双菌株寡发酵链球菌与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与变异链球菌厚度与单菌株比均降低。
  结论:
  1环境氧条件影响寡发酵链球菌和变异链球菌的相互作用
  两种氧条件寡发酵链球菌均能够对变异链球菌的粘附产生抑制作用,且有氧条件下的抑制能力强于厌氧条件。无论哪种氧条件,寡发酵链球菌对变异链球菌粘附的抑制能力均强于血链球菌。
  2蔗糖条件影响寡发酵链球菌和变异链球菌的相互作用
  三种蔗糖条件下,寡发酵链球菌和血链球菌对变链的粘附均具有抑制作用,寡发酵链球菌在1%蔗糖条件下对变异链球菌的粘附抑制能力最强,无糖条件次之,5%蔗糖条件抑制能力最弱。而血链在无糖条件下对变链粘附的抑制能力最强,1%蔗糖次之,5%蔗糖条件抑制能力最弱。
  3环境pH影响寡发酵链球菌和变异链球菌的相互作用
  pH7.0条件下,寡发酵链球菌和血链球菌对变异链球菌粘附的抑制能力最强,pH6.5条件次之,pH6.0和pH7.5条件下寡发酵链球菌和血链球菌对变异链球菌粘附的抑制能力最弱,且pH6.0和pH7.5条件下寡发酵链球菌和血链球菌对变链粘附的抑制能力相比较,二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在pH5.5和pH8.0条件下,寡链和血链失去对变链粘附的抑制能力,仅维持自身生长和粘附。
  4外界环境能够影响寡发酵链球菌和变异链球菌的相互作用,不论哪种外界条件,寡发酵链球菌对变异链球菌的粘附均能产生抑制能力,且强于血链球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