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鼠前列腺癌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作用的初步研究
【6h】

小鼠前列腺癌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作用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实验目的

1.1.2 实验材料

1.1.3 实验方法

1.2 结果

1.2.1 间充质干细胞贴壁培养

1.2.2 间充质干细胞脂肪诱导分化

1.2.3 间充质干细胞表型流式细胞学检查

1.3 讨论

1.4 小结

二、体外环境中小鼠前列腺癌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实验目的

2.1.2 实验材料

2.1.3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在体外共培养环境中小鼠前列腺癌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补充并完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的小鼠模型,从而为前列腺癌细胞通过自分泌/融合机制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前列腺癌细胞方向分化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一种崭新的癌细胞来源理论,为当代肿瘤的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方法:
  解剖标记有绿色荧光蛋白的小鼠,获得双下肢股骨和腓骨,冲洗骨髓腔得到全骨髓,应用贴壁培养筛选方法,选取10%胎牛血清、适当的细胞接种密度等条件进行细胞培养,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则通过倒置相差光学显微镜观察光镜下细胞形态,通过脂肪诱导分化试剂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使用油红O染色来鉴定其干细胞特性,最后采用流式细胞学检测CD90、CD105、CD34和CD45指标染色结果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细胞表型鉴定,分离和扩增则待细胞分裂贴壁90%以上即进行细胞传代。
  在体外环境中进行MSC与小鼠前列腺癌细胞的非接触式共培养,共培养72小时后,在倒置相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MSC的形态变化,后通过文献筛查选取特异性较高的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指标作为小鼠前列腺癌细胞的标记物,并对非接触式共培养的MSC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进而对于前列腺癌细胞是否可以诱导MSC向其分化的结果进行初步的判断。
  结果:
  通过贴壁筛选方法进行分离和扩增,得到稳定传代的成纤维细胞型、长梭型、星型等多型性细胞形态,并对T3传代细胞进行脂肪诱导分化后得到明显有脂肪分化倾向的MSC,另还通过流式细胞学检查进行细胞表型鉴定,结果提示CD90阳性,CD105阳性,CD34阴性,CD45阴性。
  在体外环境中进行MSC与小鼠前列腺癌细胞非接触式共培养后72小时,观察结果提示:1、共培养后观察光镜下MSC细胞形态依然为多形性,边界清晰,与单独培养结果无明显异常。2、T3传代细胞进行脂肪诱导分化结果显示油红O染色呈现粉红色阳性结果。3、选取小鼠前列腺癌细胞特异性高的PSCA指标对共培养后的MSC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有弱阳性结果。
  结论:
  1、本实验通过贴壁筛选方法和适当的细胞培养条件,成功分离和扩增培养得到稳定传代的符合克隆样生长和成纤维样细胞等形态特征,并且通过油红O染色、流式细胞学检查验证了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贴壁生长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2、本研究通过体外环境非接触式共培养小鼠前列腺癌细胞与MSC,初步证实了经过72小时共培养后,MSC中的部分细胞表型发生了改变,表达了具有特异性较高的PSCA标记物,以此可以得到一个初步推测,即小鼠前列腺癌细胞在共培养体系中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可以通过旁分泌机制而非融合来促进MSC向前列腺上皮分化的作用。因此,本实验可以推测在体外环境中MSC受到肿瘤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的诱导,分化成为前列腺癌上皮细胞的肿瘤诱导MSC分化理论,肿瘤诱导MSC分化理论的提出,让我们重新认识了MSC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为以后肿瘤的基因靶向治疗等多方面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