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吲哚胺2,3-双加氧酶与乳腺癌新生血管之间的关系研究
【6h】

吲哚胺2,3-双加氧酶与乳腺癌新生血管之间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IDO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之间的关系

1.1 对象与方法

1.1.1 临床资料

1.1.2 材料与试剂

1.1.3.仪器设备

1.1.4 实验方法

1.1.5 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1.6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IDO和CD105的表达

1.2.2 乳腺癌组织中IDO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1.2.3 乳腺癌组织中MVD-CD105计数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1.2.4 乳腺癌中IDO的表达与MVD-CD105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二、IDO抑制剂对小鼠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2.1 对象和方法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配液

2.2 实验方法

2.2.1 4T1细胞的复苏与培养

2.2.2 4T1细胞的传代及计数

2.2.3 细胞的冻存

2.2.4 小鼠乳腺癌远处转移模型的建立

2.2.5 小鼠乳腺癌远处转移模型中肺结节计数

2.2.6 小鼠乳腺癌远处转移模型中原发瘤IDO和MVD-CD105的测定

2.2.7 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IDO和STAT3的表达

2.2.8 统计学处理

2.3 结果

2.3.1 4T1乳腺癌细胞系腹股沟接种动物

2.3.2 肿瘤的生长及抑制情况

2.3.3 小鼠肿瘤、肺脏的剥离、测量与肺脏HE染色

2.3.4 小鼠肿瘤的IDO、CD105免疫组化染色及二者的相关性分析

2.3.5 Western Blot检测3组小鼠肿瘤中IDO和STAT3的表达

2.3.6 小鼠肿瘤中IDO表达、MVD-CD105计数与小鼠肺转移结节计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IDO与恶性肿瘤新生血管之间相关性研究及其抑制剂在生物治疗中的运用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研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和乳腺癌新生血管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探索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体内实验证实IDO的相关抑制剂对肿瘤新生血管的作用,进一步丰富IDO相关抑制剂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的理论依据。
  方法:
  1、使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65例各期乳腺癌患者标本中IDO和CD105标记的MVD的情况,并统计分析二者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2、建立小鼠乳腺癌远处转移模型,待肿瘤生长至一定体积,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以下三种处理:生理盐水空白对照,IDO直接抑制剂1-MT治疗以及IDO间接抑制剂JSI-124治疗,连续10天,期间观察并记录小鼠肿瘤的生长情况。最后一次测量肿瘤体积之后处死所有小鼠,获取肿瘤及肺脏组织,进行肺转移结节计数,并对小鼠肿瘤进行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使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三组小鼠肿瘤的IDO、MVD和肺转移结节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结果:
  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65例标本中IDO呈阳性表达的有42例,占所有标本的64.6%;IDO在乳腺癌中高表达,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分别与IDO和MVD-CD105计数存在相关性(p<0.05)。MVD-CD105在不同临床分期的患者标本中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在不同组织学分级的患者标本中的表达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IDO的表达与MVD-CD105计数之间存在相关性(R2=0.452,p<0.05)。
  2、小鼠乳腺癌远处转移模型成功建立,和NS对照组相比,1-MT治疗组和JSI-124治疗组小鼠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肿瘤体积差别显著。1-MT治疗组小鼠的抑瘤率为43.1%,JSI-124治疗组的抑瘤率为14.8%,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的结果证实小鼠肿瘤中MVD-CD105与IDO的表达量、肺转移结节计数之间具有相关性(R2分别为0.845,0.724)。
  结论:
  1、吲哚胺2,3-双加氧酶与乳腺癌微血管密度之间具有相关性,吲哚胺2,3-双加氧酶有可能参与或者促进了新生微血管的形成,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2、使用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相关抑制剂可以降低小鼠乳腺癌远处转移模型中新生血管的生成,这类药物有可能不只是在肿瘤微环境中起作用,也可能从肿瘤新生血管方面抑制肿瘤细胞的营养供给和转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