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模式CT指导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静脉溶栓治疗
【6h】

多模式CT指导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静脉溶栓治疗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检查方法

1.3 溶栓方法和数据采集

1.4 疗效评定

1.5 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结果

2.1 NIHSS评分结果

2.2 mRS评分结果

2.3 颅内出血率

第三章 讨论

3.1 溶栓的病理学基础

3.2 溶栓药物的选择

3.3 溶栓药物的给药途径

3.4 多模式CT

3.4.1 CT平扫

3.4.2 CT血管造影

3.4.3 CT灌注成像

3.5 溶栓治疗的并发症

3.5.1 颅内出血

3.5.2 再灌注损伤

3.5.3 再闭塞

3.6 多模式CT指导下溶栓展望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缺血半暗带的影像学判定方法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探讨在临床上多模式CT指导下rt-PA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根据入选标准收集2010.10至2014.01在我院就诊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多模式CT通道开放,在征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进行多模式CT检查存在缺血半暗带,进入A组(多模式CT指导下溶栓组)进行rt-PA静脉溶栓。如多模式CT通道未开放,或患者及家属不同意行多模式CT检查,则进入B组(根据时间窗溶栓组)根据时间窗溶栓组只行CT平扫,同样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A组46例,其中男36例,女10例,年龄41-75岁。B组51例,其中男39例,女12例,年龄43-79岁。记录溶栓治疗前和溶栓治疗后24h、7d、14d、90d分别进行NIHSS评分;溶栓前和溶栓后14d、90d分别进行mRS评分。临床结局mRS0~2分视为结局良好,mRS3~6分视为结局不良。由症状性脑出血率、死亡率评定溶栓的安全性。
  结果:通过对rt-PA静脉溶栓后NIHSS评分、mRS评分进行比较,A组其短期疗效及长期预后均优于B组,A组的症状性脑出血率较B组均低。溶栓前两组NIHSS评分分别为11.3±3.7(A组)、11.6±3.8(B组),通过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溶栓前、溶栓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呈逐渐下降趋势,且配对t检验显示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溶栓后2h、24h、14dNIHSS评分均小于B组,且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41例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为89.1%;B组30例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为58.8%;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A组治疗有效率高于B组,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1例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率为67.3%;B组19例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率为37.3%;两组预后良好率比较:A组预后良好率高于B组,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溶栓后复查CT发现脑出血7例。B组病人溶栓后复查CT发现脑出血17例。B组颅内出血率(33.3%)高于A组(15.2%),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B组症状性颅内出血5例。B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9.8%)高于A组(2.2%),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
  结论:多模式CT指导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有良好预后和安全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