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花丹素对树突状细胞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调节作用研究
【6h】

白花丹素对树突状细胞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调节作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主要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结果

2.1白花丹素抑制幼稚DC细胞(iDC)的分化和内吞功能

2.2 白花丹素抑制iDC的抗原摄取能力

2.3白花丹素抑制iDC的成熟

2.4 白花丹素抑制mDC诱导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增殖

2.5白花丹素抑制人血DC细胞Th细胞极化相关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

2.6 白花丹素抑制鼠系DC的成熟

2.7 白花丹素抑制DC2.4细胞Th细胞极化相关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

2.8白花丹素缓解EAE的临床症状

2.9 白花丹素抑制了EAE小鼠脾脏DC

2.10白花丹素对DC2.4细胞和人DC细胞的凋亡作用

讨论

3.1白花丹素对MS的治疗作用

3.2白花丹素对DC的调节作用

3.3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白花丹素药用研究进展及对免疫调节作用展望

致谢

展开▼

摘要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疾病,其特征为炎性脱髓鞘以及进一步的脊髓损伤。MS因其具有高发病率、病程长以及青壮年易患而备受重视,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式,因此,探索新型药物对治疗或是改善MS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是MS经典的动物模型,主要用于自身免疫炎症相关的基础研究。树突状细胞(Dendrite cell,DC)作为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在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初始阶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白花丹素(PL)是一种中药复合物,具有免疫调节活性,从而其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免疫相关疾病的候选药物,同时白花丹素对DC的作用以及机制尙不清楚。
  目的:体外实验探讨白花丹素对人CD14阳性单核细胞来源的DC的分化、成熟、抗原摄取和DC介导的T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其对DC炎症因子表达的调节作用;体内实验进一步探究了白花丹素对EAE作用和细胞机制。
  方法:体外研究用磁珠分选人外周血中CD14阳性单核细胞,随后加入细胞因子诱导其向DC分化,并用脂多糖刺激其成熟,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花丹素处理后,未成熟DC(iDC)以及成熟DC(mDC)表面标记的表达情况。同时,白花丹素预处理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ITC-dextran的摄取来探究iDC抗原摄取能力;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方法检测m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并用实时定量PCR检测DC中T细胞极化以及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体内研究应用注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MOG)诱导小鼠EAE模型,应用白花丹素腹腔注射治疗,对小鼠进行临床评分,处死后对其脊髓进行组化检测,包括H&E染色以及Luxol fast blue染色。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花丹素治疗以及未治疗的EAE小鼠脾脏中DC细胞的表达情况。
  结果:体外实验中,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白花丹素可以抑制人单核细胞来源的DC细胞的分化、成熟及其功能,包括降低iDC和mDC表面标记CD80、CD83、CD86和 HLA-DR的表达,iDC抗原摄取以及mDC的抗原呈递能力;同时,白花丹素也能抑制mDC细胞中Th1,Th17细胞极化的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此外,在体内实验中,白花丹素对DC细胞均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的,本实验研究发现白花丹素对小鼠DC细胞系DC2.4同样具有抑制作用,明显缓解小鼠EAE的发病以及临床症状。
  结论:白花丹素可以抑制DC细胞的分化,成熟以及功能,提示白花丹素可能具有免疫抑制和抗炎活性,因此白花丹素可能对于DC相关的自身免疫和炎性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