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整合素β1和kindlin-2表达的研究
【6h】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整合素β1和kindlin-2表达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1实验试剂

1.2 实验主要仪器

1.3研究对象

1.4研究方法

1.5随访

1.6 统计分析

结果

2.1 两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比较

2.2 整合素β1和kindlin-2的表达情况

2.3 乳腺IMPC中整合素β1和kindlin-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

2.4 整合素β1和kindlin-2表达与乳腺IMPC患者的生存分析

2.5整合素β1和kindlin-2表达与乳腺IDC-NOS患者的生存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整合素在乳腺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易复发和远处转移,预后很差。IMPC肿瘤细胞排列呈“极性倒转”的微乳头或微腺管状结构,并常以“集团性”的方式侵袭和转移。本研究将 IMPC与最常见的乳腺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IDC-NOS)进行对比性研究,检测这两种乳腺癌中整合素β1和kindlin-2的定位及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临床治疗和预后等的关系,初步阐明乳腺 IMPC“极性倒转”形成的可能原因,为理解乳腺IMPC的发病机制、临床进展和预后等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选取99例乳腺IMPC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进行切片,并随机选取同期诊断的132例乳腺IDC-NOS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作为对照。入选的所有病例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两种乳腺癌中整合素β1和kindlin-2的定位以及表达情况,同时分析这两种蛋白之间、各自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临床预后中的意义。
  结果:
  1、与对照组乳腺IDC-NOS病例相比,乳腺IMPC组的患者肿瘤最大径(t=3.448,P=0.001)、病理学分期(H=17.211,P<0.001)以及淋巴结转移率(χ2=8.596,P=0.003)均明显高于IDC-NOS组的患者,且IMPC组还具有更高的淋巴管侵犯(χ2=19.564,P<0.001)和淋巴结外软组织浸润(χ2=11.118,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根据在整个肿瘤组织中IMPC成分所占的比例,将本研究中的99例IMPC患者分为四组:<25%的26例,25%~49%之间的15例,50%~75%之间的17例,>75%的41例。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无论是整合素β1的表达(P=0.564)还是kindlin-2的表达(P=0.520),四组之间均没有相关性。
  3、整合素β1表达于肿瘤细胞的细胞膜和(或)细胞质,在IMPC中,整合素β1定位于肿瘤细胞团内细胞间相互连接面,而在肿瘤细胞与间质的连接面则表达减弱,而在IDC-NOS中整合素β1则广泛表达。kindlin-2主要表达于细胞质。本研究中整合素β1在IMPC组阳性表达率为30.3%(30/99),明显高于IDC-NOS组的16.7%(2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1,P=0.014);而kindlin-2在IMPC组阳性表达率为64.6%(64/99),明显高于IDC-NOS组的50.8%(67/132),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4.445,P=0.035)。
  4、乳腺 IMPC组中,整合素β1的表达与 kindlin-2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212,P=0.035),而在 IDC-NOS组中,两者之间则没有这种相关性(P>0.05)。
  5、乳腺IMPC中,整合素β1的表达与HER2(r=0.426,P<0.001)、E-CD(r=0.217,P=0.031)及淋巴结转移(r=0.207,P=0.040)呈明显的正相关,与p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而 kindlin-2的表达则与 HER2(r=0.212,P=0.035)、E-CD(r=0.218,P=0.030)、淋巴结转移(r=0.294,P=0.003)以及 pTNM分期(r=0.245,P=0.015)均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无论是整合素β1还是 kindlin-2的表达均与年龄、肿瘤大小、绝经状态、ER、PR、软组织侵犯、淋巴管癌栓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
  6、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乳腺IMPC中,整合素β1阳性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均明显低于整合素β1阴性表达的患者(PDFS=0.046,POS=0.020),在IDC-NOS中的结果也与此相类似(PDFS=0.047,POS=0.037)而kindlin-2表达水平无论是在IMPC还是IDC-NOS中与患者的总生存和无病生存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综合分析发现,无论是在IMPC(PDFS=0.026,POS=0.012)还是IDC-NOS(PDFS=0.003,POS=0.007)中两种蛋白表达均阳性的患者生存期明显低于两者表达均阴性或其中任一阳性的患者。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两种乳腺癌中,结果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IMPC比IDC-NOS具有更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和更强的淋巴管侵犯能力,且预后更差;
  2、IMPC中整合素β1和kindlin-2的表达与肿瘤组织中IMPC所占的比例无关;
  3、整合素β1在乳腺IMPC中呈极性表达,且表达率明显高于IDC-NOS;kindlin-2在IMPC中表达也明显高于IDC-NOS,提示二者可能在IMPC的恶性进展中发挥作用;
  4、IMPC这种特殊类型乳腺癌“极性倒转”结构的形成可能与整合素β1和kindlin-2的协同作用有关;
  5、整合素β1和kindlin-2在乳腺IMPC的高侵袭生物学特性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二者可能通过介导上皮-间质转化(EMT)促进乳腺IMPC的恶性进展;
  6、整合素β1和kindlin-2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仍有争议。综合分析显示,两种蛋白表达均阳性的患者预后最差,提示二者的协同作用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