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L-18和IL-33在湿疹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6h】

IL-18和IL-33在湿疹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实验对象和方法

1.1病例来源

1.2健康对照组

1.3诊断标准

1.4排除标准

1.5 EASI评分标准

1.6主要试剂

1.7 实验器材

1.8 试剂的配置

1.9 实验器具的处理和准备

1.10 实验仪器

1.11 实验方法和步骤

1.12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1.13治疗方法

1.14统计学方法

2实验结果

2.1总RNA纯度检测

2.2总RNA完整性检测

2.3 GAPDH、IL-18、IL-33扩增产物的鉴定

2.4 湿疹患者EASI评分结果

2.5湿疹患者IL-18mRNA和IL-33mRNA相对表达量及与部分指标相关性分析

3讨论

3.1IL-18在湿疹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3.2IL-33在湿疹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3.3IL-18与IL-33

3.4IL-18、IL-33与白芍总苷

3.5家族过敏史与IL-18、IL-33

4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白介素-18和白介素-33在相关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具有多样性,瘙痒剧烈,易复发,可迁延多年不愈,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生。从疾病发生机理上,湿疹主要是由各种内外因子激发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研究发现,T辅助细胞(Th1/Th2)失衡引发的细胞因子分泌紊乱是湿疹发病的主要作用机制。检索国内外文献发现,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和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在Th1与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平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本课题旨在研究IL-18和IL-33在湿疹发病中的作用机理及二者与部分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本实验初步探讨:1.IL-18mRNA和IL-33mRNA在湿疹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PBMC)中的表达差异;2.IL-18mRNA和 IL-33mRNA在不同分型湿疹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的表达量及其差异;3.应用白芍总苷(Tot al Ghcosides of Paconia,TGP)治疗2周、4周后湿疹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IL-18mRNA和 IL-33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白芍总苷在湿疹治疗中的作用;4.IL-18mRNA和IL-33mRNA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探讨这两个因子在湿疹发病中的相互作用;5.IL-18mRNA和 IL-33mRNA在湿疹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的表达量与湿疹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的相关性;6.IL-18mRNA和IL-33mRNA的表达量与相关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7.家族过敏史与 IL-18mRNA和 IL-33mRNA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探讨家族过敏史与湿疹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1月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门诊和天津市人民医院门诊的湿疹患者80例作为本实验观察对象。根据其病史及临床表现分为湿疹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三组,其中急性期30例,亚急性期20例,慢性期30例。诊断标准按照赵辨主编的《临床皮肤病学》。另随机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均无特殊病史,近期(一个月内)无全身感染性疾病,未使用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等。三组患者性别构成及年龄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方法,对80例湿疹患者和40例健康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IL-18mRNA和IL-33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PCR后的产物经1.5%琼脂糖溴化乙锭凝胶电泳,于紫外成像仪下摄像证实。按照 EASI评分标准对80例湿疹患者皮损面积及严重度进行评分。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实验数据,以P<0.05或P<0.01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湿疹患者和正常对照组 PBMC中 IL-18⊿CT值分别为:5.60±0.88,6.73±0.35;IL-33⊿CT值分别为:3.04±0.80,6.39±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慢性期和对照组 PBMC中 IL-18⊿CT值分别为:5.17±0.73,5.37±0.68,6.18±0.85,6.73±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3.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慢性期和对照组 PBMC中 IL-33⊿CT值分别为:2.72±0.62,2.78±0.45,3.51±0.87,6.39±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4.首诊湿疹患者 PBMC中 IL-18和 IL-33⊿CT值分别为:5.39±0.83,2.93±0.86,TGP治疗2周后湿疹患者 PBMC中 IL-18和 IL-33⊿CT值分别为:7.28±0.65,3.23±0.75, TGP治疗4周后湿疹患者 PBMC中 IL-18和IL-33⊿CT值分别为:8.37±0.77,5.13±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5. IL-18与IL-33的相对定量值⊿CT之间呈正相关,r=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IL-18和IL-33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性(P﹤0.01)。IL-18、IL-33⊿CT值与 EASI评分之间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2,-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6. IL-18、IL-33⊿CT值与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6,-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8和IL-33mRNA的表达量与年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
  7.有家族过敏史的湿疹患者组 IL-18和 IL-33⊿CT值分别为5.29±0.77,2.76±0.63,无家族过敏史患者组 IL-18和 IL-33⊿CT值分别为6.36±0.66,3.74±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湿疹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IL-18mRNA和IL-33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IL-18mRNA和IL-33mRNA表达量与EASI评分之间呈正相关,说明IL-18和IL-33参与了湿疹的发生发展。湿疹患者IL-18、IL-33mRNA表达量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因此临床上可以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作为评价湿疹疾病严重性的一项实验室指标。经白芍总苷治疗2周、4周后湿疹患者IL-18和IL-33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说明白芍总苷对湿疹有一定治疗作用,且能调控IL-18和IL-33mRNA在湿疹患者外周血总表达量的变化。有家族过敏史的湿疹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IL-18和IL-33mRNA表达量高于无家族过敏史组,说明家族过敏史可能是湿疹发病的一项高危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