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6h】

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2分组:

1.3研究方法:

1.4分析指标:

1.5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的比较

2.2两组治疗后简化Fugl-Meyer下肢评分的比较

2.3两组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的比较

2.4两组治疗后TUGT评分的比较

2.5两组治疗后肌力峰力矩(PT)的比较

2.6两组治疗后肌力峰力矩比值(F/E)的比较

三、讨论

3.1脑卒中偏瘫运动训练的研究背景

3.2步行运动的概念

3.3脑卒中偏瘫的步行能力问题

3.4脑卒中偏瘫运动训练常见的疗法

3.5脑卒中偏瘫运动训练的等速肌力训练概念

3.6本研究结果的分析

3.7结语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等速肌力训练在康复医学领域的应用的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偏瘫患者一般康复治疗外再进行躯干腰背肌及患侧膝关节屈伸肌的等速肌力训练,评估躯干腰背肌及患侧膝关节屈伸肌的等速肌力训练此治疗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的改善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入选标准:首次发作脑卒中、脑卒中无严重认知障碍、偏瘫侧下肢肌力在3级及3级以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等速躯干腰背肌肌力训练和患侧下肢膝关节屈伸肌的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肢体综合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下肢评分、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膝关节屈伸肌力、腰背肌屈伸肌力等速评测峰力矩(PT)、屈伸肌峰力矩比值(F/E)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上述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异。
  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下肢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TUGT评分、膝关节屈伸肌力及腰背肌屈伸肌力等速评测峰力矩(PT)、屈伸肌峰力矩比值(F/E)均无显著差异。
  2.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下肢评分提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3.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 Berg平衡量表评分提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4.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TUGT评分减小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腰背部屈伸肌与膝关节屈伸肌力峰力矩(PT)的提高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6.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腰背部屈伸肌力峰力矩比值(F/E)提高幅度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比值(F/E)提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
  1.躯干腰背部的等速肌力训练能够比较明显的提高观察组患者的躯干部的核心部位肌力,腰背部躯干核心肌力的提高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平衡功能。
  2.患侧下肢的等速肌力训练比较明显的提高了患者膝关节屈伸肌力,增强了患侧膝关节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从而使患者的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明显缩短。
  3.常规康复训练加躯干腰背部的等速肌力训练和患侧下肢的膝关节屈伸肌的等速肌力训练可比较明显的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且并未发现明显的使患者患侧下肢肌张力增高的现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