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体检健康人群大豆蛋白sIgG抗体检测及其所识别蛋白质组分分析
【6h】

体检健康人群大豆蛋白sIgG抗体检测及其所识别蛋白质组分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一、体检健康人群大豆蛋白sIgG抗体检测及其所识别蛋白质组分分析

1.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小结

二、天津市大学生食物不耐受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综述:食物不耐受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食物不耐受是由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介导的迟发性超敏反应。首先因大豆作为植物性蛋白质中最优质的一种,所以本研究旨在分析体检健康人群血清中大豆蛋白特异性IgG(sIgG)抗体水平,探讨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并分析特异性IgG抗体所识别的蛋白质组分,本研究可帮助豆类不耐受病人接受更加明确的脱敏疗法提出有力证据。
  其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天津地区大学生人群的食物不耐受发病率。普及食物不耐受的概念,医学生对食物不耐受有一定的认知,所以通过对这些医学生进行普通的流行病学调查可获得比普通人群更真实的数据,同时指导调查人群的饮食习惯及健康管理,达到预防某些食物不耐受相关慢性疾病发生及发展的目的。调查还可使广大医学生更加了解食物不耐受,对今后其工作中诊断及治疗普通人群食物不耐受相关疾病有一定帮助。
  方法:
  1.本地域大豆蛋白sIgG不耐受情况调查及其所识别蛋白质组分分析:提取大豆蛋白进行电泳,分析其组分完整性。收集体检人群的静脉血,并根据人群的年龄层次将其划分为青年组(年龄小于等于三十岁)、中年组(在三十一岁到四十九岁之间)和老年组(年龄大于等于五十岁)。用ELISA直接法分析大豆蛋白sIgG对该人群的作用。用相关的专业性统计学程序统计分析本地区食物对不同年龄层次以及不同性别的影响及其分布的关联性。将大豆总蛋白提取液干转至PVDF膜后,用临床患者的血清(阳性)及ELISA法筛选出的阴性和阳性单例血清逐例进行酶免疫印迹分析,根据结果差异对大豆蛋白的不耐受组分进行分析。
  2.天津市大学生人群食物不耐受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设计食物不耐受调查问卷,选取有医学背景的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发放并收集、整理调查问卷信息,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引起不耐受的主要食物及其所占的比例以及不耐受引起的各个系统的症状,同时分析其发病率在地区,性别和民族之间的差异。
  结果:
  1.本地域大豆蛋白sIgG不耐受情况调查及其所识别蛋白质组分分析:大豆蛋白经SDS-PAGE鉴定蛋白成分完整,可进行下一步实验;本地区体检健康人群大豆特异性 IgG抗体阳性率为55.8%,SPSS19.0软件分析后,证明大豆蛋白不耐受与年龄和性别存在相关关系,其中女性所含抗体总阳性率66.7%(80/120)显著高于男性45.0%(54/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45, P=0.002);在男性体检健康人群中不同年龄组的大豆蛋白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分组的阳性率与其年龄增长呈正相关;酶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大豆蛋白中不耐受组分主要有9种,且个体间所针对的抗原组份可能存在异质性。
  2.天津市大学生人群食物不耐受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此人群患病率为58.6%。不耐受食物以螃蟹、虾、牛奶、鸡蛋、鳕鱼等动物性食物为主,主要症状是慢性腹泻、腹痛、消化不良,慢性湿疹、皮炎、荨麻疹、偏头痛等。只有少数食物的性别,地域和种族差异明显,其他没有明显差异。在引起的主要临床症状中以消化系统(50.79%)为主,其次为皮肤系统(34.19%),最后是其他系统的症状(27.08%)。
  结论:
  1.本区域的大豆蛋白不耐受现象在健康人群中是广泛发生的,并且与受检人群的性别,年龄层次息息相关。总体分析得出女性比男性的患病率高,但男性分组的阳性率随年龄增高呈上升势态。酶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大豆蛋白中不耐受组分主要有9种,且个体间所针对的抗原组份存在异质性,阴性及阳性血清中大豆特异性IgG抗体的抗原组分不存在明显差别。
  2.从天津市大学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可知,此人群食物不耐受的发病率较高。根据本调查结果可对健康人群的饮食习惯提出更为合理和科学的建议,建议有阳性症状的人群作进一步的确诊性血清学特异性IgG检测,最终更好的指导其饮食及健康管理。对青少年而言,接受食物不耐受检测,对其生长发育,以及对防治慢性病和过敏性疾病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