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中型前庭神经鞘瘤手术切除的预后分析
【6h】

大中型前庭神经鞘瘤手术切除的预后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目的:评价大中型前庭神经鞘瘤手术方法及切除程度与术后面神经、耳蜗神经功能的关系,为提高大中型前庭神经鞘瘤的临床手术治疗效果提供临床证据支持。 方法:单中心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桥脑小脑角区(Cerebellopotine angle region,CPA)肿瘤的患者312例,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76例Koos3、4级前庭神经鞘瘤患者。对76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术前评估包括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核磁扫描完成后将影像资料整合入3D-Slicer软件完成颅神经走形和定位,初步判断肿瘤和面神经之间的位置关系;术前行听力相关检查;体格检查着重检查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及后组颅神经功能。回放手术录像,记录患者的手术入路、肿瘤切除程度及颅神经保留情况,核实面神经空间位置是否与术前影像学面神经重建一致。术后随访包括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检查结果按照House-Brackmann(HB)分级系统进行分级,将72例面神经解剖完整保留患者分为两组:A组(HBⅠ~Ⅱ级);B组(HBⅢ~Ⅵ级),比较影响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的相关因素;有效残余听力标准为语音感受阂≤50dB,语言分辨率≥50%,依据术后听力是否保留将患者分为两组:C组(听力未保留);D组(听力保留),比较影响两组患者术后听力保留的相关因素。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术前面神经重建结果示:面神经空间位置1型34例,2型22例,3型12例;术前听力检查示有效残余听力患者占17.1%(13/76);术前有面瘫者占14.5%(11/76)。76例患者均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术中所见:面神经空间位置1型35例,2型25例,3型15例,4型1例,术前所重建面神经空间位置结果与术中面神经实际走形及空间位置均相符;手术结束时肿瘤均完全切除,面神经解剖在94.7%(72/76)的患者中得到保留。术后1年时HBⅠ~Ⅱ级占73.6%(53例),单因素分析A、B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侧别及术前听力下降程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囊变情况、面神经空间位置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A组的肿瘤直径明显小于B组,肿瘤囊变比例明显小于B组,A组患者比例在面神经空间位置1~3型中逐渐下降;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肿瘤直径、肿瘤囊变及面神经空间位置与Koos3、4级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面神经功能密切相关(r=0.499,P<0.05),这三种因素较正后OR(95%CI)分别为2.421(1.190~4.926)、5.395(1.503~19.363)、2.522(1.154~5.509)(均P<0.05)。术后听力保留者占30.8%(4例),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侧别及囊变比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肿瘤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其中C组的肿瘤直径明显大于D组(P<0.05)。 结论:大中型前庭神经鞘瘤(Koos3、4级)经乙状窦后入路行全切,可以达到良好的面听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肿瘤直径、囊性变及面神经空间位置类型是影响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重要因素;肿瘤直径是影响术后听力的重要因素。此外,多学科合作在提高大中型前庭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效果中发挥关键作用。显微外科手术操作技术是大中型前庭神经鞘瘤手术切除预后良好的根本保障;术前影像学多模态评估技术,尤其是基于DTI的小纤维束重建技术,对于术前评估面听神经与肿瘤的空间位置关系、制定完善手术计划,确保重要颅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该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为提高大中型前庭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提供重要的临床证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