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血清脂质组学研究
【6h】

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血清脂质组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1] Whiting DR, Guariguata L, Weil C et al. IDF?di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

展开▼

摘要

目的: 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的血清脂质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在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不同程度的肝脏脂质变性、炎症损伤及肝纤维化情况下,血清脂质成分的变化轮廓。初步分析脂质成分与全身炎症指标及肝脏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并筛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特异性的血清标志物,也为寻找NASH的治疗靶点开辟新思路。 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10月间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并已进行肝活检的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30-71岁,平均年龄(54.30±11.28岁)。分组:1.上述40例患者根据肝脏病理活检(SAF评分)结果分为单纯性脂肪肝组(NAFL:22例)及脂肪性肝炎组(NASH:18例);2.随后将上述NAFL组(22例)根据肝脏病理活检SAF肝脂含量评分继续分为S1组(1-2分)、S2组(≥3分);3.将上述NASH组(18例)根据肝活检SAF肝脂含量评分继续分为N1组(1-2分)、N2组(≥3分);4.将脂肪性肝炎组(NASH:18例)根据SAF肝脏炎症活动度分为A1组(2分)、A2组(3-4分);5.将所有患者(40例)根据SAF肝活检分为NAFL对照组(无炎症及纤维化组,NAFLN组),NASH不伴纤维化组(F0期,NASHN组)、NASH伴轻度纤维化组(F1期,NASHF1组)及NASH伴进展纤维化组(F2-F3期,NASHF2-3组)。指标:上述各组对比下列各项指标:收集各组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脂、肝功能、尿酸(UA)、血清铁(PE)、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铁蛋白(SF)、内脏脂肪面积、肝硬度、肝脏脂肪衰减、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NASH评分(z=-2.604+0.0025×铁蛋白(ug/L)+0.027×AST(U/L)+0.0687×BMI(kg/m2)-0.0052×血小板计数(×109/L)+0.7136(糖尿病=1,否=0)+0.5723(高血压=1,否=0),p=100×exp(z)/[1+exp(z)],得出p值即为NASH评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纤维化评分(NFS=-1.675+0.037×年龄(岁)+0.094×BMI(kg/m2)+1.13×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糖尿病(是=1,否=0)+0.99×AST/ALT的比值-0.013×血小板计数(×109/L)-6.6×白蛋白(g/L)),免疫酶联吸附法测定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血清脂质组学及花生四烯酸(AA)的测定。统计:应用Simca-P软件进行脂质组学分析,应用SPSS24.0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分析,寻找组间差异指标,并分析差异性脂质与炎性指标及肝脏指标的关系。 结果: 1、NASH组肝硬度、NASH评分、AST、ALP、GGT、vLDL-C、FBG、SF、IL-6、TNF-α水平均高于NAF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在NASH组水平低于NAF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磷脂酰胆碱(PC)、5种磷脂酰乙醇胺(PE)、1种磷脂酰丝氨酸(PS)、2种甘油三酯(TG)、3种鞘磷脂类(SM)、棕榈酰基苯丙氨酸、1种鞘糖脂水平在NASH组均高于NAFL组;6种TG及2种PC水平在NASH组降低,NASH组的总PE水平升高,PC/PE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S2组SF水平高于S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临床指标及IL-6、TNF-α、AA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S2组TG(54:4)、TG(54:5)水平明显低于S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3、N1、N2组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N2组TNF-α水平高于N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2组PC(43:2)、PC(36:5)e[PC(20:5/16:0)]、PC(36:5)f[PC(22:5/14:0)]低于N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A1、A2组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A2组IL-6水平明显高于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A2组的PC(36:1)a[PC(19:1/17:0)]、PE(35:0)、PE(38:1)、PS(37:0)、TG(58:1)、TG(29:0)水平高于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34:1)、PE(34:1)c[PE-NMe2(18:1/16:0)]、PS(33:0)水平明显高于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5、NASHF2-3组肝硬度、SF明显高于NAFLN组(P<0.005),高于NASHN组(P<0.05)。NASHF2-3组AST明显高于NAFLN组(P<0.005),高于NASHN组和NASHF1组(P<0.05)。NASHF2-3组GGT高于NAFLN组和NASHN组(P<0.05)。NASHF1组的vLDL-C明显高于NAFLN组(P<0.005),高于NASHN组(P<0.05)。NASHF2-3组NASH评分高于NAFLN组(P<0.05)。NASHF2-3组IL-6水平高于NASHN组(P<0.05),明显高于NAFLN组(P<0.005)。NASHN组和NASHF2-3组TNF-α水平高于NAFLN组(P<0.05)。脂质组学分析检出2种PC、2种PE、1种PS、1种SM、1种TG在四组间存在差异。其中NASHF2-3组和NASHF1组的PC(36:1)a、PE(38:1)均高于NAFLN组(P<0.05)。NASHF2-3组PC(34:1)高于NAFLN组和NASHN组(P<0.05)。NASHF2-3组PE(39:1)高于NAFLN组(P<0.05)。NASHF2-3组PS(33:0)明显高于NAFLN组(P<0.005),高于NASHN组(P<0.05)。NASHN组和NASHF1组SM(39:1)高于NAFLN组(P<0.05)。NASHF2-3组和NASHF1组的TG(29:0)明显高于NAFLN组(P<0.005)。 6、将差异性脂质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相关分析,最后显示IL-6与PS(33:0)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度与PE(34:1)c正相关,ALT与TG(60:6)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与PS(33:0)正相关,GGT与PE(34:1)c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结论: 1、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中主要变化的脂质成分为饱和度不同的甘油三酯,随着肝脏脂肪含量增加,饱和度低的甘油三酯降低。 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时,出现变化的脂质主要是甘油磷脂、鞘脂和甘油三酯。 3、脑磷脂(34:1)c、磷脂酰丝氨酸(33:0)可能成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血清标志物。 4、似乎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时,甘油三酯饱和度低的肝损伤程度较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