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清sST2对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的临床价值
【6h】

血清sST2对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的临床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水平,探究其对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危险分级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和海军后勤学院医院心内科确诊并住院治疗的359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设为CHF组,并按NYHA心功能分级法将该组分为Ⅱ级(54例)、Ⅲ级(137例)、Ⅳ级(168例)三个亚组;另选取同一时期入住我院的非CHF患者110例并设为对照组.所有入组患者均于入院第二日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测定其可溶性ST2、BNP、NT-proBN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Cr)与尿素氮(BUN)等生化指标,电子血压计测定患者清晨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心脏彩超测定左心室舒末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及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其他心血管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详细记录.CHF组于出院后接受随访一年以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状况,其中心血管事件定义为心源性死亡和因心衰再入院.若CHF组患者于出院后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随即分入心血管事件组并终止随访;若CHF组患者于出院后1年时尚未发生心血管事件,则分入无心血管事件组.探究入院时血清可溶性ST2与CHF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出院时血清可溶性ST2对CHF患者出院后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结果:1.入院时CHF组患者的血清可溶性ST2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入院时CHF组患者的血清可溶性ST2的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逐渐升高;3.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CHF组患者的血清可溶性ST2水平与患者的BNP、NT-proBNP水平、LVEDD值均呈显著正相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4.入院时CHF组患者血清可溶性ST2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无相关性(P>0.05);5.协方差分析数据显示,在不同的心功能等级下,sST2水平有差异,但交互作用显示P>0.05,说明年龄、BMI以及肾功能与心功能水平间不存在交互作用;6.随访结束时,心血管事件组sST2、BNP、NT-proBNP、LVEDD、LVEF水平均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采用多元Cox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心功能分级、血清sST2水平、NT-proBNP以及BNP水平等5个因素为CH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8.ROC曲线分析发现sST2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2,BN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0,NT-proBN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7.此外,sST2与BNP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值为0.809,sST2与NT-proBNP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值为0.823.当sST2浓度为45.6ng/ml时,达到最大灵敏度和特异度(灵敏度=78.9,特异度=90.4). 结论:(1)血清sST2可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新型生化标志物.(2)血清可溶性ST2可作为反映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新型生化标志物.(3)血清可溶性ST2水平有助于判断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可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帮助.(4)血清可溶性ST2的检测不受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和肾功能等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