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害关系的探讨
【6h】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害关系的探讨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及其在疾病风险评估中的价值,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的危险评估提供新型的更优化的量化指标和防治靶点。 方法: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连续选择2010年10月-2014年10月住院的、通过头颅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或头颅MRI磁共振成像以及主诉、神经内科查体等筛选符合入组条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共611例,将以上病人按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non-HDL-C浓度分为理想水平组和高水平组,后者进一步分为高于理想水平、临界高值和明显升高3个等级,分别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China Stroke scale)、欧洲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Europe Stroke Scale)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价患者各领域神经功能情况;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一般情况,同时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生化指标,并计算出non-HDL-C的含量;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计算与分析,比较血清non-HDL-C高水平组与理想水平组患者NIHSS、CSS、ESS、BI分值,以评价高血清non-HDL-C水平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损害的影响极其程度。 结果:与理想水平组患者相比,高水平组患者体重指数高(24.46±11.26与25.37±3.33;t=-3.122,P=0.002)、NIHSS(3.33±2.24与3.75±3.61;t=-5.978,P=0.000)、CSS(4.91±4.48与6.56±5.27;t=-4.035,P=0.010)评分高(P<0.05),ESS(91.10±7.60与87.19±10.02;t=5.347,P=0.000)、BI(86.23±10.37与80.59±14.03;t=5.589,P=0.000)分值低。血清TC(3.84±0.56与5.52±0.90;t=-28.276,P=0.000)、TG(1.32±0.63与1.96±1.31;t=-8.120,P=0.000)、LDL-C(2.19±0.47与3.37±0.80;t=-23.083,P=0.000)、Hcy(13.70±7.95与15.27±9.84;t=-2.106,P=0.036)、空腹血糖水平(6.05±2.32与6.63±2.84;t=-2.611,P=0.009)、HbA1c(6.23±1.30与6.63±1.49;t=-3.204,P=0.001)水平高,HDL-C(1.08±0.26与1.13±0.25;t=-2.469,P=0.014)水平低。将高于理想水平、临界高值和明显升高三个等级的患者NIHSS、CSS、BI、ESS分值进行比较,结果为患者ESS、BI平均总分值随non-HDL-C水平升高而逐渐降低(P=0.000);患者的NIHSS、CSS平均总分值随non-HDL-C水平升高而逐渐升高(均P=0.000)。高血清non-HDL-C水平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神经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清non-HDL-C水平越高,神经功能损害的危险性越大。 结论:血清non-HDL-C浓度与急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损害风险相关,且血清non-HDL-C浓度越高,其神经功能损害越严重。血清non-HDL-C水平增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血清non-HDL-C水平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损害危险评估的高效量化指标和防治靶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