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印度古典梵剧叙事研究
【6h】

印度古典梵剧叙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章、印度古典梵剧文本叙事风貌

第一节、梵剧宾白叙事形态

第二节、戏剧文本中的叙事分层作用——以《弥勒会见记剧本》为例

第三节、叙事性与戏剧性并重的编剧结构

第二章、“跨层”的自由形象

第一节、梵剧演员“二我”身份析

第二节、戏班主人的叙事学意义

第三节、丑角的叙事中介意义

第三章、古典梵剧的剧场功能

第一节、梵剧的时空转换机制

第二节、舞台第二文本叙事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拟依据有限的梵剧文本和佛经记述,以印度古典梵剧叙事为研究对象,关注梵语叙述如何从“民间形态的戏剧”走向“经典化中的戏剧”,以期在丰富多彩的梵剧叙述中寻找出特征化的话语模式。
  以往,单纯关注文本的戏剧叙事学面临一定困境,必须要使文本与作家、读者、世界相联系。“民间形态的戏剧”为戏剧发展保存了生动鲜活的戏剧形态;“经典化中的戏剧”则由戏剧家的创作和理论家的理论阐释,将民间形态固定为经典作品,并铸成新的“民间形态”。戏剧发展本身就是不间断的“经典化过程”。
  梵剧的叙事特征表现在戏剧文本、表演与剧场效果上。文本以对白和独白叙事为主;演员能够自由出入角色,戏班主人和丑角具有不同寻常的叙事学意义;叙事手段也用于营造剧场效果上。
  梵剧的叙事因素在卡塔卡利舞剧和库提特亚姆梵剧都有痕迹,这说明梵剧失去佛教庇护,渐渐退出主流,进入潜伏的“经典化过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