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农业现代化路径的比较研究
【6h】

中国农业现代化路径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农业现代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小结

1.4 案例的选取及基本情况

1.4.1 华明镇的基本情况

1.4.2 党坝镇的基本情况

1.5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1.5.1 研究方法

1.5.2 结构安排

1.6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6.1 论文的特色与创新

1.6.2 论文的不足之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农业现代化路径研究综述

2.1 理论研究综述

2.1.1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观点

2.1.2 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的观点

2.1.3 国内的重要理论成果

2.2 国外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2.2.1 美国农场式农业

2.2.2 日本“一村一品”式农业

2.2.3 法国农业社会化

2.2.4 丹麦畜牧业经济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比较

3.1 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土地流转问题

3.1.1 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3.1.2 华明镇和党坝镇土地流转现状比较分析

3.2 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3.2.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

3.2.2 华明镇和党坝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

3.3 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问题

3.3.1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与创新重要性

3.3.2 华明镇和党坝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

3.3.3 华明镇和党坝镇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比较

3.4 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农业资本形成问题

3.4.1 农业资本形成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前提

3.4.2 华明镇和党坝镇的农业投资现状

3.4.3 华明镇和党坝镇的农业投资比较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4.1 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1 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与经济发展不匹配

4.1.2 发达地区农地非农化速度过快

4.1.3 欠发达地区农地流转不畅

4.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2.1 转移行业以建筑业、工业和社会服务业为主

4.2.2 知识和技能培训未能制度化

4.2.3 转移存在制度性障碍和非制度性壁垒

4.3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4.3.1 覆盖面偏低、发展不平衡

4.3.2 农户入社积极性不高、缺乏人才

4.4 农业资本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4.1 政府农业资金投入不足

4.4.2 农业金融体系缺失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农业现代化路径的现实选择

5.1 保护耕地,创新农地流转形式

5.2 理性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5.3 培育和创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5.4 建立现代农业资本形成体系

本章小结

结论

需要进一歩硏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硏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农业现代化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所在,也是实现城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城镇化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战略措施,主要有异地转移和就地安置两种基本途径。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异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关注比较多,随着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和城镇化实践的发展,就地安置逐渐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农业现代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它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是实现就地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必经之路。当前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是一项不仅涉及到农业自身的集约化、专业化、市场化,同时也关系到城镇化路径选择的重大系统工程。从目前总体情况来看,我国内陆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呈现出显著提高的阶段性特征。但是由于全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各个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地理位置条件以及社会资本环境不同,直接导致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也不尽相同。因此,研究中国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是在城镇化的背景下,将农业问题摆在“三农”问题的核心地位,立足于农业现代化的一项比较研究。文章选取两个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地区,个是以政府推动的强制性变革为主的天津华明镇,一个是以市场主导的诱致性变革为主的承德党坝镇,针对各自在不同的发展路径下,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农业资本形成四个关键问题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最终提出要形成多元化、差异化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要将政府的强制性与市场的诱致性进行有机结合。特别是在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的条件下,要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整体水平,就要从各地实情出发,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地区,要率先做出示范,保持发展优势,平衡好工业与农业两部门之间的关系,保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的地区,要积极寻找自身差距,发展农业特色,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力度,逐渐形成农业产业链条,发挥后发优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