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没有个性的人》中的“千年王国”体验
【6h】

论《没有个性的人》中的“千年王国”体验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1.1 走近罗伯特·穆齐尔

1.2 “千年王国”体验

第1章 另一种体验的肇始

1.1 个体建构的焦虑

1.1.1 母亲的情欲魔咒

1.1.2 乌尔里希的迷惘

1.2 文化独立的挣扎

1.2.1 告别昨日的世界

1.2.2 布里丹的奥地利人

1.3 认识根基的动摇

1.3.1 乌尔里希的三次尝试

1.3.2 马赫哲学的启示

第2章 进入“千年王国”

2.1 重返故土

2.1.1 寻找“神性”

2.1.2 超越“失根”

2.2 重建伦理

2.2.1 爱情的“净化’’作用

2.2.2 同一“自我”的两面

2.3 重构语言

2.3.1 “自我中心词”

2.3.2 “反讽”与“离题”

第3章 “千年王国”的未完成性

3.1 我-我:个体存在的偶然性

3.2 我-你:难以实现的新伦理

3.3 我-世界:无法弥合的碎裂

3.4 在“精确”与“繁复”之间

结语:乌托邦激情的前奏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没有个性的人》是由奥地利作家罗伯特·穆齐尔创作的一部未完成小说,是二十世纪重要的文学作品。穆齐尔的作品近年来才逐渐译介进中国,国内学者对他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对其进行更多关注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没有个性的人》第三部题为“进入千年王国”,这里的“千年王国”是一种生命经验方式,对解读整部小说具有关键作用。
  本文第一章从主人公乌尔里希父亲的在场与缺席入手探讨乌尔里希与阿加特获得“千年王国”体验的契机。首先,“父亲”的在场是穆齐尔个体成长经历的反映;其次,“父亲”与乌尔里希的关系反映了奥地利文化在民族主义思潮笼罩之下为谋求独立地位所做的挣扎;最后,“父亲”是“理性”思维的化身,他的在场是乌尔里希在“理性”思维压制之下转向“非理性”的契机。这一切使得“失父”成为乌尔里希与阿加特进入“千年王国”的缘由。
  第二章则讨论“千年王国”体验的获得方式。首先,“家乡”是乌尔里希与阿加特相遇的现实地点,它反映了现代人在宗教式微的情况下寻找神性的意图。打破时间的一维性从而将空间时间化帮助乌尔里希超越了“失根”状态。其次,乌尔里希与阿加特兄妹之间的爱情是进入“千年王国”的途径,两人的爱情反映了穆齐尔试图以性革命改善道德的观念。以兄妹身份相恋受到荣格“阿尼玛”、“阿尼姆斯”原型的影响,是个体获得自我统一的象征。最后,乌尔里希与阿加特体验“千年王国”的过程是在两人的对话中完成的。穆齐尔试图通过承认语言指称的丰富性建构一种逻辑上可能的世界。“反讽”和“离题”则是整部小说的语言风格,这使得整部小说与“千年王国”具有同构的效果。
  第三章探讨造成“千年王国”体验未完成性的原因。就个体与自我的关系来看,由于个体生命的存在具有偶然性,因而个体无法企及自己的本质;就个体与他者的关系来看,通过“兄妹乱伦”重建伦理达到人与人之间整一性的愿望具有神话色彩;就个体把握世界的方式来看,“千年王国”是用感觉的方式把握世界的尝试。然而感觉具有无序性,对象世界的整一性又已经丧失。这种方式是注定要失败的。最后,通过恢复语言意义的丰富性来建构“千年王国”使得语言陷入了“繁复”之中。在表达的“精确”性与“繁复”性之间,穆齐尔无法获得平衡,从而使得“千年王国”无法完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