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郑汴一体化”视野下《大河报》绿城新闻版的报道特色研究
【6h】

“郑汴一体化”视野下《大河报》绿城新闻版的报道特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媒体与文化认同

1.2.2 郑汴一体化

1.2.3 主流媒体

1.2.4 新闻舆论监督功能

1.3.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第二章 “郑汴一体化”的特殊背景及现状分析

2.1 “郑汴一体化”的背景介绍

2.2 “郑汴一体化”的现状分析

2.2.1 郑州、开封文化认同的交集

2.2.2 郑州、开封文化认同的优势

2.2.3 郑州、开封文化认同的劣势

第三章 《大河报》绿城新闻版概述

3.1 《大河报》绿城新闻版的产生与发展

3.1.1 《大河报》绿城新闻版的产生

3.1.2 《大河报》绿城新闻版的发展

3.2 《大河报》绿城新闻版的传播学基础

3.2.1 “受众中心理论”

3.2.2 “使用与满足说”理论

3.2.3 新闻传播与城市文化认同

3.3 绿城新闻版对郑汴两城发展的影响

3.3.1 顺应了新闻传播发展的客观需求

3.3.2 提升了传播效能与信息质量

3.3.3 加强思想文化交流、促进问认同,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策略

3.3.4 为“郑汴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第四章 《大河报》绿城新闻版的报道现状及报道特色

4.1 绿城新闻版相关的报道统计和抽样分析

4.2 《大河报》绿城新闻版的传播风格:平民化风格

4.3 绿城新闻版对郑汴两城的报道特色:地域性与本土化传播

4.3.1 立足本土,地域性强

4.3.2 关注民生,注重服务

4.3.3 专题专版,做深做透

4.4 《大河报》绿城新闻版的传播侧重点: “郑汴一体化”

4.4.1 引导舆论、统一思想

4.4.2 加强沟通、增进文化交流

4.4.3 构造媒体事件,增进两地互动

4.4.4 正面引导,谱写“郑汴一体化”新未来

4.5 小结

第五章 《大河报》绿城新闻版在推动“郑汴一体化”方面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5.1 《大河报》绿城新闻版在推动“郑汴一体化”方面的问题

5.1.1 涉及开封的信息量小,作用不够显著

5.1.2 郑、汴两地新闻媒体缺乏互动,没有形成“共振”效应

5.1.3 过于注重思想的统一与舆论的引导,弱化了舆论监督功能

5.2 《大河报》绿城新闻版在推动“郑汴一体化”方面的对策

5.2.1 均衡郑、汴两地新闻报道,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5.2.2 加强郑汴两地文化交流与信息沟通,构建良好氛围

5.2.3 加强郑、汴两地常态化互动,构筑良好“共振”空间

5.2.4 加强郑、汴两地信息的深层处理,提升新闻信息的内涵与人文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是河南省政治和经济中心、更是媒体集结地,有着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与传播区位优势,同时也深切的感受到了来自社会传播形势与传播市场的双重压力,开拓新闻市场,开始进行版面的创新设计、更新与升级传播内容,形成了以“郑汴一体化”作为传播导向、绿城新闻版作为传播主阵地、民生与都市新闻作为传播内容的新型新闻报道格局。与此同时,在“郑汴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大河报》作为新时期的舆论传播与文化发展的主阵地自然深受其影响。《大河报》为了开拓新的市场,同时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郑汴一体化”政策,增开C叠,设绿城新闻版。
  本文研究过程中,笔者并没有对这一战略进行正面的展示与分析,而是创造性地将其作为一种时代环境引入到了研究实践之中。与此同时,笔者以创新的视角与研究思路选择了《大河报》这一传播媒介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其“绿城新闻版的报道特色研究”作为研究与表达平台,同时融入了“郑汴一体化”战略视野,最终构建了一个多元、立体、生动、详实的研究体系。
  正是建构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之下,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大河报》绿城新闻版的深入分析与解读,用来研发和阐述这一新闻媒体在“郑汴一体化”区域发展战略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一方面,《大河报》绿城新闻版建立在“郑汴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之上,充分展示了其立足于中原区域发展的格局与历史使命,通过对于两地的信息沟通与传播合理架构,进行信息传播,从而最大限度地进行城市目标受众的联系与认同实现。另一方面,民生新闻传播是每一个现代新闻媒体所具有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大河报》绿城新闻版在区域发展战略环境之下更加应该遵守这一发展规律。进而将新闻传播和报道的目标设置于民生新闻领域,充分满足了两地居民的生活需要。最后,《大河报》绿城新闻版是担负着较大的社会责任的,其时效性、新闻报道的深度与广度以及人文精神的传播与架构都需要注意,故而需要充分把握和处理新闻热点传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