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岸信介内阁的对美政策
【6h】

岸信介内阁的对美政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特点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 岸信介的对外认识

一、大亚洲主义

(一)“大亚洲主义”是什么

(二)岸信介“大亚洲主义”的认识

二、反共思想

(一)岸信介的反共表现

(二)岸信介的反共诱因

三、岸信介美国认识的变化

(一)青年时期的对美认识

(二)太平洋战争时期的对美认识

(三)战后的对美认识

第三章 岸信介执政期间的对美政策

一、岸信介内阁的“核政策”

(一)美国的对日核政策

(二)岸信介内阁对“核问题”的认识

(三)岸信介内阁的最终“核决策”

二、美国与岸信介内阁的对中国大陆贸易政策

(一)岸信介执政前日本的对中国大陆贸易态度

(二)美国对日本与中国大陆民间贸易态度的变化

(三)岸信介内阁对美国政策的回应

(四)岸信介政府最终的对中国大陆贸易政策

三、岸信介内阁的安全保障政策

(一)美国对安保条约的态度

(二)岸信介对《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认识

(三)岸信介政府与美方交涉

第四章 岸信介对美政策的影响要因

一、决策者个人层面

二、决策者角色层面

三、国家政府层面

四、日本社会层面

五、国际层面

第五章 终章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岸信介是日本横跨战前战后两个时代的政治人物,被誉为日本最后的“大人物”。其政治影响力通过其外孙安倍晋三依然间接的影响着当今日本政治以及诸多对外决策。其青年时期受到“大亚洲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太平洋战争时期对战争罪责持不同认识以及战后时期巢鸭收监的经历,都注定岸信介从个人认识上不是一个亲美者;而他实际执政期间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改订安保条约,也无形中将岸信介推到了与美国交涉的立场上。在其思想的根源他对于美国有着强烈的排斥和怀疑态度。而这种“敌视”的姿态,从其青年时期的“欧美概念”不断氤氲,发展到太平洋战争时期主张对美宣战,并坚持认为美国对战争负有主要罪责,日本战败投降之后巢鸭收监的经历让岸信介切身体会到战败的屈辱,这种屈辱转变为对美国的强烈不满。从个人认识的角度来看,岸信介的对外认识在不断建构,不断由模糊走向清晰。
  具体到对美政策而言,他种种的“亲美”举措都是包裹在其“柔软现实主义”外表下的利益妥协。为了获得美国对安保修订的支持,岸信介最终不顾多方压力割弃了和中国大陆之间的民间贸易活动并直接造成中日两国交往的“断流”;为了达成其理想的“核目标”岸信介不借调整执政初期的“反核外交”,抛出“宪法容核”的言论为核政策造势,并与美国签订“核密约”借助美国的支持使得日本获得核力量;在1960年他不顾国内反对浪潮,赌上自己的政治生命强行推进新《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这更是其对美政策的集中体现。通过对美国的层层交涉,岸信介最终努力地靠近其内心深处的对外认识原点,践行了自己的政治抱负。
  通过分析岸信介对美认识和对美政策之间的相关性联系,理清岸信介整个历史进程中遇到的多方阻力以及日本社会、国际社会的思潮涌动、价值转型、行为体互动有助于我们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多层面多纬度的看到其对美政策与对外认识的联系。本文尝试将国际关系史中的时间线与岸信介具体的对外认识进行穿插,通过岸信介具体的对美政策与岸信介的对外认识两个维度的交叉分析梳理以下三个问题:首先,岸信介的对外认识由哪些具体的思想构成;其次,岸信介执政期间具体是如何对美决策的,美国方面又是怎样影响岸信介对美决策的走向;最后,综合分析岸信介对外认识和对美政策之间的相关性联系,引入层次分析法,将整个体系分为决策者个人层面、决策者角色层面、国家政府层面、日本社会层面、国际层面等五个基本维度,通过这些细化的层次对岸信介的对外认识和对美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审视,继而分析在不同层面影响岸信介对美政策的要因。

著录项

  • 作者

    蒋翔;

  •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
  • 学科 国际政治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高文胜;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D831.3;
  • 关键词

    岸信介; 对外认识; 对美政策; 日本;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