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沿岸围填海管控分区方案研究
【6h】

中国沿岸围填海管控分区方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政策依据

2.1 理论基础

2.2 政策依据

第三章 1979-2014年中国沿岸围填海发展状况分析

3.1 围填海遥感信息提取

3.2 围填海发展进程分析

3.3 围填海驱动因素与影响分析

第四章 围填海协调度评价

4.1 评价模型

4.2 指标体系设计

4.3 指标赋值和指标权重确定

4.4 围填海强度与社会经济水平、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度评价

第五章 基于协调度评价的围填海管控分区方案研究

5.1 围填海协调度评价结果分析

5.2 基于围填海协调度评价的沿海地区分类

5.3 围填海分区管控策略

5.4 围填海分区管控建议方案

第六章 结论和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前,中国围填海规模增长过快、布局不合理、利用效率不高、生态建设欠缺等问题突出,加强围填海管控乃大势所趋。为避免围填海管控措施的简单化和“一刀切”,提高管控措施的地区针对性,本文开展了基于围填海耦合协调度评价的围填海管控分区方案研究。
  首先,本文利用多时相的多源遥感数据提取了1979-1990年、1991-2001年、2002-2008年和2009-2014年4个阶段中国沿岸围填海演变信息,概要分析了最近30多年的围填海规模和分布情况。研究表明,1979-2014年期间,中国沿岸围填海累计面积已达11508.36km2,围填海年均增长328.81km2,重点分布在辽东半岛沿岸、渤海湾与莱州湾沿岸、苏沪与杭州湾沿岸以及珠江口沿岸。
  其次,依据围填海管控的政策取向,对现有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进行了改造,构建了沿海地区围填海强度与社会经济水平、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并以既能体现主要作用因素又能适应资料来源为原则,遴选了评价指标。
  然后,分别根据围填海强度与社会经济水平、围填海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沿海53个市进行分类:严重失调、轻度失调、基本协调和高度协调,并结合两种协调关系的综合特征,以“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进行地区综合分类。
  最后,依据围填海管控政策主线和生态管海的策略取向,归纳得出现阶段围填海管控要点,并根据围填海强度与社会经济水平、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度的地区差异,提出围填海分区管控的策略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张雨;

  •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
  • 学科 地理学;自然地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百桥;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海洋空间利用;
  • 关键词

    中国沿岸; 围填海; 管控分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