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汤亭亭的《女勇士》
【6h】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汤亭亭的《女勇士》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ont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Maxine Hong Kingston and Her Literary Position

1.2 Synopsis of The Woman Warrior

1.3 Reviews on The Women Warrior

Chapter Two The Post-colonial Feminism

2.1 The Origination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st-colonial Feminism

2.1.1 The Origination of the Post-colonial Feminism

2.1.2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st-colonial Feminism

2.2 Definition and Reasons for Female Aphasia

2.2.1 Definition of Female Aphasia

2.2.2 Reasons for Female Aphasia

2.3 The female aphasia and reasons

2.3.1 Aphasia of “No Name Woman” and Reason

2.3.2 Aphasia of “Aunt Moon Orchid” and Reason

2.3.3 Aphasia of “Silent Chinese Girl” and Reason

Chapter Three Female Identity Seeking

3.1 Women’s Seeking for Subjectivity

3.1.1 Fa Mulan’s Subjectivity Seeking

3.1.2 Brave Orchid’s Subjectivity Seeking

3.2 Ts’ai Yen’s Discourse Seeking

3.3 Storytelling strategies for Identity Seeking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展开▼

摘要

汤亭亭是当今最有影响力,在欧洲、北美、澳洲三地拥有读者最多,入选文集及教材最多的当代美国作家,同时也是最具有争议的亚裔作家之一。1976年她的处女作《女勇士;一段与鬼为伍的女孩的童年回忆》的发表使她一举成名。该书以独特的叙述视角和手法、丰富的文化形象和奇特的故事传说震撼了当代美国文坛,丰富了美国文学的内涵,并获得该年度“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非小说类奖。克林顿更是赞誉此书为“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它不仅标志着华裔文学在美国主流文学史上开始占有一席之位,更吹响了华裔女性作家用手中的笔向权威挑战的号角,也使她步入美国文学“主流”。
   本文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以文中六个女性形象为线索,试图分析三个弱势女性的失语状态及其原因,以及另外三个女性通过对夫权、父权以及帝国主义文化霸权的反抗对女性话语权的追寻和女性主体地位的建构。
   本文共四部分。
   首先,介绍汤亭亭和她的作品在美国文学界的影响及其评论界对《女勇士》这部作品评论和研究现状分析。
   其次,介绍了了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起源及其主要特征,以及女性失语的表现及其原因。并结合文本详细分析了“无名女人”、“月兰阿姨”和“华裔失语小女孩”的失语表现及其原因。
   再次,从文本中另外三个女勇士对父权、夫权以及帝国主义文化霸权的反抗及其讲故事策略的运用对女性主体地位的建构和对女性写作权及话语权的追寻。
   最后,文章通过对五个女性形象系统文本分析指出汤亭亭想通过此文章来达到颠覆菲勒斯中心秩序的目的,从而构建新女权主义的政治思想与价值观。汤亭亭塑造的女勇士形象不仅是对少数族裔女性扭曲形象的颠覆,也是对中国女性英雄传统的再现。由此充分肯定了汤亭亭跨文化写作的积极意义,进一步丰富文学理论批评,促进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同时指出,本文存在的些许不足之处,及对此文本分析的一些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