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区域环境效率时空差异研究
【6h】

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区域环境效率时空差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环境效率的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

2.2 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

2.3 研究评述

第三章 我国区域环境概况

3.1 我国区域环境现状分析

3.2 我国区域环境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四章 我国区域环境效率评价

4.1 指标选用及数据处理

4.2 评价方法

4.3 我国区域各省市环境效率测评结果

第五章 我国区域环境效率的时空差异分析

5.1 区域环境效率的时间差异分析

5.2 区域环境效率的空间差异分析

5.3 区域环境效率的时空差异的成因探索

5.4 对策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研究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世界经济也因此得到快速的发展,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周边的环境质量也在日渐恶化。现阶段,环境问题已成为阻碍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难题之一,如何有效地评价和改善区域的环境质量的研究也逐渐引起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
  本文立足于国内外生态文明以及环境效率的相关研究,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出发构建区域环境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以SBM-Undesirable模型作为主要的评价方法分析我国区域的环境效率的基本状况,通过采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非期望产出的SBM-Undesirable模型的指标修正方法和空间数据分析法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进一步剖析影响区域环境效率的因素并且尝试探索影响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通过对我国区域环境效率的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2003-2012期间我国各省市的环境效率水平总体在平稳进步,东部沿海部区域的环境效率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前列,中部与中西部区域的环境效率水平进步幅度显著,北部和西部区域的环境效率水平进步幅度较小,总体环境效率水平与东部沿海区域和中西部区域的差距逐步扩大。
  2.整体上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呈规模效率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一直对各省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起到积极的作用。2009年后规模效率变化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主导作用减弱,其可能是减少对环境的投入所致。相对规模效率变化和纯技术效率变化而言技术进步变化已成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跛脚点”,亟需对其引起重视。
  3.通过分析主要年份的环境效率无效的省市发现,北部区域和西部区域中有不少省份存在资源投入浪费的现象,并且这种现象还在逐年加剧。被评定为环境效率无效的省份的负产出超标量总体呈现下降的态势,西部区域生活环境的质量也在逐渐降低。
  4.2003-2012期间我国北部和东南部地区环境效率的集聚空间格局变化并不明显,仍然为“低-低”和“高-高”集聚型,反映我国北部和东南部地区的环境效率已呈现两极化趋势。中部和西南部地区环境效率的集聚型由“低-高”集聚型进入“高-低”集聚型,说明中部和西南部地区环境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所属于中部与西南部地区的河北、四川、重庆等省市与部分东南部地区的集聚特征日趋明显,导致原有的三类型集聚空间格局分布正逐渐转变为两类型空间格局分布。
  5.通过分析5个区域内各省市主要年份的局部空间集聚情况发现,东部沿海区域的集聚程度在逐年上涨,中部区域和中西部区域的集聚程度却在缓慢的下降,北部和西部区域的集聚程度变化并不明显。利用Theil指数分析法得出结果显示,东部沿海区域内的空间差异比较显著,中部区域和中西部区域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西部区域和北部区域的差异性并不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