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o/Sn非补偿p-n共掺杂调控In2O3稀磁氧化物的局域结构与磁性
【6h】

Co/Sn非补偿p-n共掺杂调控In2O3稀磁氧化物的局域结构与磁性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稀磁半导体的研究概况

1.3 In2O3基稀磁半导体

1.4本论文的创新点及研究目的

1.5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薄膜样品的制备与表征方法

2.1 薄膜样品制备方法的选择

2.2 表征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In0.98-xCoxSn0.02)2O3薄膜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过程

3.3 结果与讨论

3.4 Co掺杂含量变化的(In0.98-xCoxSn0.02)2O3薄膜磁性来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In0.95-xCo0.05Snx)2O3薄膜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过程

4.3 结果与讨论

4.4 Sn掺杂含量变化的(In0.95-xCo0.05Snx)2O3薄膜磁性来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论文采用磁控溅射法,在SiO2/Si(100)和超白玻璃基片上制备Co/Sn共掺杂In2O3稀磁半导体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电阻温度曲线(R-T)、Hall效应、磁电阻(MR)、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等表征手段研究Co/Sn共掺杂In2O3稀磁半导体,分析p-n共掺杂对In2O3稀磁半导体薄膜的局域结构及自旋相关磁、光、输运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1、制备了不同Co掺杂浓度的(In0.98-xCoxSn0.02)2O3薄膜。XRD、XPS以及具有元素分辨的同步辐射XAFS测试表明,制备的(In0.98-xCoxSn0.02)2O3薄膜都具有立方方铁锰矿In2O3结构,晶格中存在大量氧空位,Co主要是以+2价形式替位In2O3中In3+离子。但即使在低Co掺杂浓度(x=0.05)下,仍有少量Co分离相,即Co金属磁团簇出现,随着Co掺杂浓度增加,Co磁团簇也随之进一步增加。输运性能测试表明,所有薄膜样品均表现负磁阻行为,随着Co掺杂浓度的增加,载流子浓度逐渐降低,电阻率增加。薄膜样品的导电机制在低温区符合 Mott变程跃迁,而高温区符合硬带跃迁,证实了载流子有强局域性。U-V测试分析发现,薄膜样品的透光率随Co掺杂浓度的增加逐渐减低,吸收边发生红移,禁带宽度也逐渐变小。磁性测试表明,所有样品都具有有明显的室温铁磁性。随着Co掺杂浓度的增加,饱和磁化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室温铁磁性起源排除了载流子媒介机制,很可能源于氧空位诱发的束缚磁极子机制。当Co的掺杂浓度过高时,更多的磁性离子出现在束缚磁极子之外,表现为反铁磁性,薄膜样品Ms减弱。
  2、制备不同 Sn掺杂浓度变化的(In0.95-xCo0.05Snx)2O3)薄膜。局域结构分析表明,制备的(In0.95-xCo0.05Snx)2O3)薄膜都具有立方方铁锰矿In2O3结构。当Sn掺杂浓度为 x=0.02时,掺杂的Co和Sn元素主要是以+2和+4价形式替位In2O3中In3+离子,但存在少量Co金属磁团簇分离相。随着Sn掺杂浓度增加,Co磁团簇逐渐消失,最终完全替位In2O3中In3+离子。这一结果证实了Sn4+离子与Co2+离子的p-n共掺杂由于具有相反的电性而相互吸引,有利于降低晶格取代位置的缺陷形成能,促进晶格替位,抑制Co磁团簇的产生。输运性能测试表明,随着Sn的掺杂浓度增加,n型载流子浓度单调增加,但薄膜的导电机制在低温仍符合Mott变程跃迁,证实载流子有强局域性。U-V测试分析发现,薄膜样品的透光率随着 Sn的掺杂浓度增加而升高,吸收边发生了蓝移,禁带宽度逐渐变大。所有薄膜样品均有室温铁磁性,随 Sn掺杂浓度增加,饱和磁化强度 Ms随之增大。由于载流子的强局域性以及超顺磁Co的存在,室温铁磁性起源排除了载流子媒介机制和Co磁团簇第二相,很可能源于氧空位诱发的束缚磁极子机制。当Sn的掺杂浓度增加,促进了Co进入晶格替位,有效增加束缚磁极子数目增加,导致薄膜样品的铁磁性增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