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石化企业承灾体脆弱性评估研究
【6h】

石化企业承灾体脆弱性评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脆弱性概念研究

1.2.2 相关领域脆弱性研究

1.2.3 化工园区与石化企业的关联

1.3 目前石化企业脆弱性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石化企业承灾体脆弱性评估理论及方法的研究

2.1 石化企业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所依据的基本理论

2.1.1 石化企业承灾体脆弱性概念的提出

2.1.2 石化企业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所依据的理论

2.2 石化企业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方法的选择

2.2.1 脆弱性评估的方法

2.2.2 石化企业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方法的选择

2.3 综合指数法模型的构建

2.3.1 指标的筛选方法

2.3.2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2.3.3 脆弱性分级方法

2.4 小结

第三章 石化企业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模式的构建

3.1 石化企业主要事故类型及承灾体构成分析

3.1.1 石化企业主要事故类型及危害作用分析

3.1.2 石化企业承灾体类型及脆弱性构成分析

3.2 石化企业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模式程序框图

3.3 石化企业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模式构建

3.3.1 确定研究区域

3.2.2 资料的收集与统计

3.2.3 危险源和承灾体类型辨识与统计分析

3.3.4 承灾体脆弱性影响因素分析

3.3.5 指标体系的构建

3.3.6 指标权重的确定

3.3.7 脆弱性等级的确定

3.3.8 结果分析及管控措施的提出

3.3.9 管控措施的效果评估

3.4 小结

第四章 案例的实际应用

4.1 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4.1.1 基本情况介绍

4.1.2 区域平面布置简介

4.1.3 区域建(构)筑物介绍

4.1.4 区域人员分布

4.2 危险源与承灾体类型分析

4.2.1 乙烯装置区

4.2.2 产品罐区

4.2.3 液体汽车装卸站

4.3 企业已采取安全控制措施

4.4 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权重的计算

4.5 确定脆弱性等级

4.6 结果分析及管控措施提出

4.7 管控措施的效果评估

4.8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石化企业生产、储存、运输过程涉及大量的危险源,对区域内人员、装置及建(构)筑物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一旦发生火灾、爆炸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极易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而导致事故后果严重的原因之一是企业事故控制和灾害预防缺乏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技术指导。目前,石化企业风险评估主要从致灾因素的辨识分析与管理控制方面进行研究,本文从承灾体的脆弱性方面研究石化企业的事故控制与灾害预防。
  依据危险源分类理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及相似性原理,从脆弱性的角度分析石化企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及事故预防与控制的理论依据,提出承灾体脆弱性产生原因以及降低承灾体脆弱性的理论依据。
  通过对比分析各类脆弱性评估方法,选择综合指数法模型作为石化企业承灾体脆弱性评估的方法。该模型采用反推法与实地调查法筛选评估指标、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脆弱性等级。
  基于石化企业主要事故类型及危害作用分析,从人员、装置、建(构)筑物的暴露性、敏感性、应对能力三个方面分析石化企业承灾体脆弱性的有效构成。
  基于上述研究,构建石化企业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模式。将该模式应用于天津某石化企业内乙烯装置区、产品罐区、液体装卸站三个区域的承灾体脆弱性评估中,得到脆弱性指数分别为0.6753、0.5967、0.5935,脆弱性等级分别为比较脆弱、一般脆弱、一般脆弱。针对乙烯装置区内各类承灾目标提出管控措施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由评估结果可知,采取管控措施后脆弱性指数降为0.5961,为一般脆弱等级。结果表明,采取管控措施可降低区域承灾体的脆弱性,该模式可为企业采取事故控制与灾害预防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