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PPP模式在保障房建设领域的适用性评价
【6h】

PPP模式在保障房建设领域的适用性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概述

2.1 PPP模式概述

2.2 保障房概述

2.3 PPP模式下保障房项目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PPP模式支持保障房投资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保障房建设项目采用PPP模式的必要性

3.2 PPP模式应用于保障房建设的可行性

3.3 目前PPP模式在国内保障房建设领域的应用状况

第四章 PPP模式在保障房建设领域的适用性指标构建

4.1 PPP模式在保障房建设领域的适用性评价基本理论

4.2 保障房PPP项目适用性指标的选取

4.3 保障房PPP项目适用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第五章 PPP模式在保障房建设领域适用性实例分析及对策建议

5.1 实例分析

5.2 对策建议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保障房指的是为解决收入较低的居民的住房问题,由政府设定租金、价格和标准的住房。它是国家在对以商品房为主的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的客观条件下,为满足需要房屋居住的绝大部分人群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建设模式,具有调节社会分配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功效。
  国外对于保障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起步都比较早。二十世纪20到30年代,在经受了二战和经济危机之后,美国、英国等国家通过市场机制,使政府行为建设的保障房与市场接轨,按照标准划分使人人都有房可住;20世纪60至70年代,新加坡推出的组屋计划,使居者有其屋的思想得到延伸。国外先进的做法使中国在之后的实际应用中有了可借鉴作用。
  2008年,国务院明确将加快住房保障系统建设作为政府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近几年的保障房建设实践经验发现,采用传统模式建设保障房,财政支付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既保证保障房供应又适度缓解财政紧张,相关部门催生了借用社会其他有利资源、合理分工、共担社会责任的理念,由此,多方共同参与建设、管理和运营的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在保障房体系的建设中开始运作,并逐渐发展。
  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的基础上开展了PPP模式在保障房建设领域的适用性评价。运用适用性评价的基本原理,结合专家打分、问卷调查、实践研究等方法对PPP模式在保障房建设领域的适用性指标进行识别分析、筛选确定,再运用层次分析法、检查表构建了适用性评价体系,然后结合案例对评价模型进行应用。就前文所确定的各种关键适用性指标指向的风险及不确定性,本文站在保障房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和优化的中立角度下给出应对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