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碑学与帖学之比较——论中国清朝书法
【6h】

碑学与帖学之比较——论中国清朝书法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一章碑学表现的初征

1.1书法的发展

1.2碑学发展的迹象

第二章帖学的构成及特点

2.1帖学前期——乾隆以前(-1735)

2.2帖学的几点特点:

2.2.1天真

2.2.2姿媚

2.2.3圆融

2.2.4潇洒

2.2.5飘逸

2.3帖学前期(-1735)的书法家

2.4帖学后期——乾隆期(1736-1795)

2.4.1帖学后期(1736-1795)的书法家

第三章碑学的构成及特点

3.1碑学前期——嘉庚期(1796-1820)

3.2碑学的特点

3.2.1方正

3.2.2劲健:饮真茹强,坚不可破

3.2.3拙朴:大巧若拙,大智若愚

3.2.4险峭:戈戟饫锐,险峻跳掷

3.2.5紧结

3.2.6倔强

3.2.7瘦硬

3.3碑学前期(1796-1820)书法家

3.4碑学后期——道光以后(1821-1912)

3.5碑学后期(1821-1912)的书法家

第四章碑帖之争形成的必然性

4.1碑学的倡导人——康有为

4.2碑学形成及康有为思想传播的客观条件

4.3《广艺舟双揖》之观感

4.4碑帖之争对二十世纪前期书法的影响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研究生在读期间所获奖励及发表作品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的书法史源远流长,自清朝开始分了碑学与帖学两个学派. 为此当时很多书法理论家都作了努力,有阮元、包世臣、特别是康有为,他的著作《广艺舟双辑》作了精辟的论述.它们对清代碑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促进了清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在这之后,很多书法理论家都对碑学与帖学作过论述.为了总结前人的结论和对碑学与帖学进行更深入的理解与比较,本文查证了大量史料,阐述了碑学与帖学的各自特点,碑学的特点是:方正、劲健、拙朴、险峭、紧结、倔强、瘦硬;帖学的特点是天真、姿媚、圆融、潇洒、飘逸.对每一特点逐一分析并列举了其代表书法家及其作品,通过具体的比较,说明碑学与帖学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敦促今天的书法学习者要各方面营养兼顾吸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书法. 并且,本文对康有为的《广艺舟双辑》这本书当时所处政治文化背景和康有为当时生存的状况作了具体分析:他把政治思想带进书法的转变了,他认为应该一改书法长期奉行的儒雅之风,而大力推行北魏之风,并且具体分析了康有为为什么会有

著录项

  • 作者

    唐颖明;

  •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大学;
  • 学科 美术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孙征;
  • 年度 200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明、清书法;
  • 关键词

    清朝书法; 碑学; 帖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