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研究
【6h】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分析与主要手段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分析

1.1.1从近期角度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

1.1.2从远期角度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

1.1.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终极的追求目标

1.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些误区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手段

1.2.1以实际利益驱动--经济手段

1.2.2起决定作用的法律手段

1.2.3发挥传统的力量--道德手段

第二章具有促进社会和谐作用的道德传统

2.1我国古代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的传统道德

2.2西方国家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的道德要求

2.3马克思主义关于促进社会和谐的道德阐述

第三章从不同角度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3.1先进的道德与道德的公共性

3.2从道德的构成角度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3.2.1商业道德基础

3.2.2政治道德基础

3.2.3公民道德基础

3.3从道德的作用对象角度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3.3.1实现人与人和谐的道德基础

3.3.2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的道德基础

3.3.3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德基础

3.4两种道德基础论述的辩证关系

3.4.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基础的复杂性

3.4.2目的性决定了道德基础同时具有近期和远期的属性

3.4.3两个角度道德基础的辩证统一关系

3.4.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与道德基础的关系

第四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基础的完善过程

4.1道德资源论

4.1.1道德的资源属性

4.1.2我国的道德资源现状

4.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谨慎地使用道德资源

4.2以法律作为完善道德基础的重要手段

4.2.1道德与法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4.2.2道德最有效的作用手段是以法律为后盾

4.2.3法律手段是提高道德内化外化水平的有效方式

4.3完善道德基础的其它手段

4.3.1道德基础的自我完善过程

4.3.2以"无害"的要求对待某些旧有的道德传统

4.3.3保证集体主义道德的主导地位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治国方略,它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身具有浓厚的道德属性,它与道德的契合有着先天的优势;道德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得以成功实现的有力手段。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基础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出发,分析其近期目的与远期目的,引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以及道德手段,在肯定经济手段的重要作用和法律手段的决定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的道德传统论证道德手段的重要性。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较为复杂的内涵,本文从两个角度分析道德基础,在道德的构成角度上将道德基础分为商业道德、政治道德、公民道德三部分,在道德的作用对象角度上将道德基础分为实现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以及人与社会和谐三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它们的辩证统一关系。本文从道德资源论出发,论述道德的资源属性以及道德资源的宝贵性,强调法律手段在完善道德基础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分析道德的自我完善等其它手段对道德基础的作用,强调集体主义道德的主导地位,从发展的角度为道德基础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