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菜源细胞质雄性不育株的发现及转育研究
【6h】

白菜源细胞质雄性不育株的发现及转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植物雄性不育的表型特征

1.1.1雄性器官异常

1.1.2孢子囊异常

1.1.3小孢子异常

1.1.4花药异常

1.1.5花粉异常

1.2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及遗传机制

1.2.1细胞质不育

1.2.2细胞核不育

1.2.3核质互作雄性不育

1.2.4生态型不育系

1.3获得雄性不育系材料的途径

1.3.1寻找和利用天然的雄性不育变异株

1.3.2通过种间杂交创造不育系

1.3.3回交转育不育系

1.3.4物理或化学诱变获得不育系

1.3.5用生物技术创造不育系

1.4大白菜雄性不育系的研究进展

1.5大白菜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1.6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1.6.1研究内容

1.6.2研究意义

第二章大白菜雄性不育株的发现与鉴定

2.1材料与方法

2.1.1供试白菜品种

2.1.2主要试剂与仪器

2.1.3花器官形态比较观察的方法

2.1.4花粉活性观察测定的方法

2.1.5大白菜雄性不育株不育类型的鉴定

2.1.6不育株生殖生长生物学特性测定

2.1.7方差分析方法

2.2结果与分析

2.2.1大白菜雄性不育株的发现

2.2.2不育株和可育株花器官形态特征

2.2.3不育株的花粉活力

2.2.4不育性类型的测定结果

2.2.5不育株生殖生长生物学特性

2.3小结

第三章雄性不育的转育

3.1材料与方法

3.1.1试验材料

3.1.2转育方法

3.1.3农艺性状的观察记载方法

3.1.4结实性的观察记载

3.2结果与分析

3.2.1不同转育世代的花器官形态特征

3.2.2不同转育世代的花粉活力

3.2.3不同转育世代花期植物学性状

3.2.4不同转育世代营养生长期植物学性状

3.2.5不同转育世代叶球性状

3.2.6不同世代开花习性与花期

3.2.7不同转育世代的结实性

3.3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雄性不育株的保存

4.1材料与方法

4.1.1材料与主要设备

4.1.2种子表面消毒

4.1.3种子发芽培养

4.1.4无菌苗的真叶培养

4.1.5试管苗的生根

4.2结果与分析

4.2.1不同表面消毒剂对种子的影响

4.2.2种子发芽培养基

4.2.3无菌苗真叶培养

4.2.4试管苗的生根

4.3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5.1.1白菜源雄性不育株的特性

5.1.2大白菜雄性不育系的转育

5.1.3大白菜材料的保存方法

5.2展望

附图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Makino)是十字花科芸薹属(Brassica)中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因此,雄性不育系的获得及其应用研究一直深受人们的重视。本人在大白菜采种田中发现了一株大白菜雄性不育(male sterility,MS)株,并对此不育株进行了鉴定、转育和保存研究。 该雄性不育株,雄蕊败育短缩,花药退化变小。雌蕊发育正常,可接受花粉、受精结实。通过不育株与不同十字花科蔬菜杂交,不育株及其后代采用TTC染色法未发现被染色花粉,离体培养未见有花粉萌发,表明全部后代不育,不育源为白菜型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 对不同回交世代和相应回交亲本(保持系、株)的田间生长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回交前2代,性状分离严重,杂交优势强。3轮回交后,不育植株系在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期的农艺性状与其相应保持株系相似,生长势强,整齐一致,早期的晚抽薹性比保持系强。全部不育材料在不同回交世代,苗期低温下不黄化、不退化,蜜腺正常,不同回交世代未出现育性分离现象,也不受环境条件影响,不育度和不育率均为100%,不育性稳定遗传。 在雄性不育系回交转育过程中,为了保存珍贵材料,对各材料进行了真叶的组织培养,研究了不同激素、AgNO3组合对大白菜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白菜不育株和可育株高频再生条件不同。AgNO3对大白菜真叶培养的不定芽再生是必不可少的。大白菜可育植株真叶培养优化的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中加入5 mg·L-16-BA、0.3 mg·L-1 NAA、2 mg·L-1 AgNO3,再生率73.3%。不育株16-6A的最佳分化培养基为9 mg·L-16-BA+0.3 mg·L-1NAA+2 mg·L-1AgNO3,再生频率93.3%。相比交而言,不育株对6-BA浓度要求比育株高。 该不育系的发现创新了白菜的雄性不育性类型,较容易实现不育性的稳定转育,对未来大白菜基础分子遗传学研究和新型育种方式的生产实践将产生重要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