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水华成因分析与研究
【6h】

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水华成因分析与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引言

1.1水体富营养化及水华简介

1.1.1水体富营养化简介

1.1.2水华简介

1.1.3常见的水华藻类

1.2湖泊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的危害

1.2.1湖泊富营养化的危害

1.2.2蓝藻水华的危害

1.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水华成因分析

2.1水华形成机理的理论探讨

2.2营养元素与水华形成的关系

2.2.1营养输入总量与藻类水华的关系

2.2.2营养盐的组成与藻类水华的关系

2.2.3其它营养元素限制

2.3气候条件与水华的关系

2.3.1光照

2.3.2温度

2.4水体物理学特性与水华的关系

2.5生物因素与水华的关系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试验材料

3.1.1试验藻种

3.1.2培养基

3.1.3仪器与试剂

3.2试验方法

3.2.1贮液及培养基配制

3.2.2铜绿微囊藻、螺旋鱼腥藻和水华束丝藻的活化及培养

3.2.3铜绿微囊藻的生物量测定

3.2.4螺旋鱼腥藻和水华束丝藻的生物量测定

3.2.5铜绿微囊藻、螺旋鱼腥藻和水华束丝藻的竞争优势

3.2.6各种藻比生长速率计算

3.2.7总N和可溶性正磷酸盐的测定

3.2.8铜绿微囊藻、螺旋鱼腥藻和水华束丝藻及混合藻吸收氮磷比的测定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铜绿微囊藻单独培养和共培养的生长特性

4.2螺旋鱼腥藻单独培养和共培养生长特性

4.3水华束丝藻单独培养和共培养的生长特性

4.4三种藻单独培养和共培养生长特性比较

4.4.1单独培养组中三种藻生长比较

4.4.2共培养组中三种藻生长比较

4.4.3三种藻最大生物量和比生长速率比较

4.5三种藻生长与N、P含量变化关系

4.5.1.各种藻培养液中N含量变化

4.5.2各种藻培养液中P含量变化

4.5.3各种藻吸收N、P比

第五章 讨论

5.1铜绿微囊藻生长特性及其与水华的关系

5.2螺旋鱼腥藻生长特性及其与水华的关系

5.3水华束丝藻生长特性及其与水华的关系

5.4铜绿微囊藻、螺旋鱼腥藻和水华束丝藻种群演替规律

5.5铜绿微囊藻、螺旋鱼腥藻和水华束丝藻生长特性与N、P变化关系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现在水华现象已经是世界性的水污染公害,它既是水污染的突出表现,同时它又进一步加剧了水体污染。本文对富营养化水体中引起藻类水华的各种成因进行了系统地全面地分析和探讨,主要内容包括藻类水华形成机理的理论探讨、营养元素、气候条件、水体物理学特性和生物因素与水华的关系等共五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大部分水体中较普遍发生水华的三种蓝藻:铜绿微囊藻、螺旋鱼腥藻和水华束丝藻的生长特性及其与N、P的关系进行了考察,为解释水华现象中优势藻种群演替提供了实验依据。 三种藻生长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水华束丝藻具有最高的最大生物量和比生长速率,但适应能力较弱,不易在铜绿微囊藻和螺旋鱼腥藻大量存在的水体中形成水华;螺旋鱼腥藻适应能力较强,最大生物量和比生长速率也较高,宜在短期内爆发水华;铜绿微囊藻适应能力最强,虽然最大生物量和比生长速率均最低,但随着生物量的逐渐积累,最终会成为优势种而发生水华。 N、P含量变化实验说明,三种藻均向水体中分泌或释放大量含氮化学物质,水体中N含量时高时低,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各培养液中P含量呈极显著的直线下降趋势,下降速度最快的是螺旋鱼腥藻,最慢的是铜绿微囊藻。进一步分析表明,铜绿微囊藻、螺旋鱼腥藻和水华束丝藻吸收的N、P比分别为12.11,14.79,12.46。推测其为各自生长的最适N、P比。 通过对优势种演替和P含量变化关系的考察,发现,P含量高时,螺旋鱼腥藻生长繁殖十分迅速,并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P含量低时,螺旋鱼腥藻生长受限制,铜绿微囊藻爆发性生长并最终成为优势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