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可降解光交联聚(醚-酐)凝胶用于药物增溶的研究
【6h】

可降解光交联聚(醚-酐)凝胶用于药物增溶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水凝胶研究进展

1.1.1水凝胶概况

1.1.2水凝胶合成方法

1.13水凝胶包药方式

1.1.4水凝胶的应用

1.1.5聚乙二醇水凝胶

1.2光聚合反应

1.2.1光聚合反应

1.2.2光交联聚合物

1.3课题的提出及模型药物的选用

1.3.1难溶性药物现状

1.3.2解决方法

1.3.3模型药物吲哚美辛研究进展

1.4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可降解光交联聚(醚-酐)凝胶的合成

2.1引言

2.2试剂与仪器

2.2.1试剂

2.2.2仪器

2.3本体聚合合成聚(醚-酐)光交联凝胶

2.3.1聚乙二醇丁二酸酯的合成(PEGSUC)

2.3.2甲基丙烯酸酐的合成(MA)

2.3.3可光交联大分子单体的合成(PEGSUCDMA)

2.3.4甲基丙烯酰化癸二酸的合成(m-SA)

2.3.5光交联聚(醚-酐)凝胶的合成

2.4小结

第三章聚(醚-酐)光交联凝胶的表征与性能测定

3.1引言

3.2试剂与仪器

3.2.1试剂

3.2.2仪器

3.3聚(醚-酐)交联网络的表征与性能测定

3.3.1聚乙二醇丁二酸酯、大分子单体及交联凝胶的表征

3.3.2交联凝胶的溶胀性能

3.3.3交联凝胶的体外降解行为

3.4结果与讨论

3.4.1聚乙二醇丁二酸酯、大分子单体及交联凝胶的表征

3.4.2交联凝胶的溶胀性能

3.4.3交联凝胶的体外降解

3.5小结

第四章药物的溶出及贮存稳定性考察

4.1引言

4.2试剂与仪器

4.2.1试剂

4.2.2仪器

4.3吲哚美辛(IMC)的包载、稳定性及溶出实验

4.3.1药物的包载

4.3.2载药量及包封率的测定

4.3.3药物存在形态及物理稳定性研究

4.3.4药物溶出实验

4.3.5药物溶解度实验

4.4结果与讨论

4.4.1药物的包载

4.4.2体外分析方法的考察

4.4.3载药量及包封率的测定

4.4.4药物存在形态及物理稳定性研究

4.4.5药物体外溶出实验

4.4.6药物溶解度实验

4.5小结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5.2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 谢

展开▼

摘要

一些水难溶性药物因其溶解性差导致生物利用度低,吸收不完全,严重的影响了其临床应用,成为制剂领域面临的一大难题。国内外很多学者致力于难溶性药物增溶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制成固体分散体、环糊精包合物、可溶性药物前体等,但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缺陷,如贮存不稳定等。为解决这一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用生物可降解三维光交联网络凝胶来包载难溶性药物并达到药物增溶和贮存稳定性的思想。 本文选用美国FDA批准用于人体的生物相容性材料聚乙二醇PEG、癸二酸SA等作为组成凝胶网络的骨架,将亲水性PEG引入到聚酸酐的链段中,使两种材料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将PEG衍生物和癸二酸均通过双键封端后,通过生物相容性引发剂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的引发,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形成生物可降解聚(醚-酐)三维光交联网络凝胶,用FTIR和1H NMR进行产物结构表征并进行溶胀性和降解性能测定。用原位法和后包合两种方法将水难溶性模型药物吲哚美辛包载于凝胶中,以满足不同的用药目的。通过X-ray和DSC测定药物存在形态及贮存稳定性,两种方法制成的载药凝胶中吲哚美辛均以无定型或分子状态分布,且在贮存8个月后仍能保持原有形态,无任何晶体析出;药物体外溶出实验表明,包载于聚(醚-酐)网络中的药物有较结晶原料药更快的溶出速率和累积溶出量,且通过调节亲、疏水性大分子单体比例可延缓药物释放。聚(醚-酐)凝胶网络中,聚乙二醇的引入可有效增加难溶性药物的表面润湿性,无定型或分子形态的分布状态能够增加药物与介质接触的表面积,三维网络可有效抑制药物结晶,此法有望解决水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低及制剂中药物物理形态不稳定、易析晶老化等难题,为难溶性药物增溶提出了一种新思路,对药物制剂领域的整体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