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草酸二乙酯气相加氢制乙二醇催化剂研究
【6h】

草酸二乙酯气相加氢制乙二醇催化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引言

1.2乙二醇生产的传统方法

1.2.1直接水合法

1.2.2催化水合法

1.2.3碳酸乙烯酯法

1.3 EG生产的新工艺与新技术

1.3.1 EG和DMC联产法

1.3.2 C1化学法

1.4文献分析及论文的提出

第二章过程热力学分析

2.1各物质的基本物性数据

2.2各物质的基础热力学数据-热容、焓、熵和吉布斯能

2.3第一步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2.3.1状态设计

2.3.2热力学分析

2.4第二步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2.4.1状态设计

2.4.2热力学分析

2.5第三步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2.5.1状态设计

2.5.2热力学分析

2.6第四步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2.6.1状态设计

2.6.2热力学分析

2.7小结

第三章实验部分

3.1反应原理

3.2催化剂制备和还原活化

3.3实验装置与流程

3.4化学试剂

3.5产品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6催化剂的表征

3.6.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3.6.2比表面、孔容及孔分布的测量

3.6.3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

3.6.4.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

3.6.5程序升温还原测试(TPR)

3.6.6实验结果计算

第四章实验结果与分析

4.1催化剂制备工艺与反应性能的关系

4.1.1制备过程中不同铜源对Cu/SiO2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4.1.2催化剂制备方法对Cu/SiO2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4.1.3共沉淀法中加料方式对Cu/SiO2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4.1.4硅溶胶酸碱性对Cu/SiO2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4.1.5铜含量对Cu/SiO2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4.1.6还原温度对Cu/SiO2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4.2加氢工艺条件,温度、压力、氢酯比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4.2.1反应温度的影响

4.2.2反应压力的影响

4.2.3氢酯比的影响

4.3催化剂活性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4.4催化剂表征结果

4.4.1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4.4.2 XRD表征

4.4.3催化剂的比表面和孔结构分析

4.4.4 ESEM表征

4.4.5 TPR表征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结论

5.1结论

5.2建议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 谢

展开▼

摘要

由一氧化碳出发,偶联得到草酸二酯,然后经草酸二酯催化加氢制乙二醇的路线,能够避免传统方法对环境的污染,充分利用各种CO资源,节省燃料和能源,是公认的技术性和经济性较好的一种绿色化工路线。本文对草酸二乙酯催化加氢制乙二醇反应体系的催化剂进行了研究。 草酸二乙酯加氢制乙二醇的反应分为两步:草酸二乙酯首先加氢生成乙醇酸乙酯,生成的乙醇酸乙酯再加氢生成乙二醇。系统热力学分析表明,草酸二乙酯加氢制乙二醇的两步反应都是可逆放热反应,其中,低温对生成乙醇酸乙酯的反应有利,而高温对生成乙二醇的反应有利。同时,升高温度对产生副产物乙醇和乙二醇单乙醚有利。因此适宜的反应温度对增加产物和减少副产物有利。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分析结果一致。 通过对催化剂的制备中各组分来源的选择,制备方法、加料方式、活性组分含量的考察得到:以硝酸铜为铜源、以酸性硅溶胶为载体、用共沉淀并流加料方式制备的、含活性组分25%(wt的Cu/SiO2催化剂,经350℃还原活化后,使此反应具有较高的转化率和乙二醇收率。通过对草酸二乙酯加氢工艺条件的考察得到,反应温度为240℃,反应压力为1MPa,氢酯比为200的条件下,加氢反应获得较高的DEO转化率和EG收率。 运用XRD、ESEM、TPR、物理吸附、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形态、活性组分的组成及含量对反应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发现催化剂活性组分的高分散度和细颗粒有利于提高反应活性。且草酸二乙酯催化加氢制乙二醇是由Cu2PO和CuO共同起作用的结果,Cu2O和CuO的适宜比例是此催化加氢反应具有高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必要条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