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电站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6h】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电站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环境影响评价的历史与现状

1.2.1环境评价的产生

1.2.2环境影响评价的历史演变

1.2.3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现状

1.2.4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方法

1.3国内外燃煤电厂运行及污染状况

1.3.1国外状况

1.3.2国内状况

1.3.3燃煤电厂在我国造成的污染

1.4 IGCC电站

1.4.1 IGCC的概念与优点

1.4.2 IGCC在国外状况及发展背景

1.4.3 IGCC在我国发展情况及其重要意义

1.4.4 IGCC系统关键集成技术发展

1.4.5新颖的IGCC系统

第二章 IGCC电站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

2.1 IGCC电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2.1.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预测方法

2.1.2噪声环境影响评价预测方法

2.1.3环境风险评价预测方法

2.1.4专家评价法

2.1.5公众评价法

2.2 IGCC电站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规范

2.2.1评价依据

2.2.2评价标准

2.2.3环境影响识别及污染因子筛选

2.2.4评价范围

2.2.5环境保护控制目标

2.2.6环境保护对象及敏感目标

第三章 IGCC电站工程分析

3.1工程概况

3.1.1地理位置及项目概况

3.1.2项目组成

3.1.3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3.1.4主要原料消耗及供应

3.2 污染物影响分析

3.2.1废气

3.2.2废水

3.2.3废渣/废液

3.2.4噪声

第四章 IGCC电站运行期环境影响评价

4.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4.1.1污染物排放达标分析

4.1.2空气质量影响预测结果及评价

4.1.3长期影响预测与评价

4.1.4海岸线熏烟对环境的影响

4.1.5无组织排放影响分析

4.1.6非正常工况环境影响评价

4.2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4.2.1污染源分析

4.2.2废/污水排放达标论证

4.2.3废水排放可行性

4.3噪声影响环境评价

4.3.1噪声源强

4.3.2噪声预测及评价

4.4固体废物影响预测评价

4.4.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4.4.2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分析

4.4.3生活垃圾

4.5事故中转灰渣场影响评价

4.5.1场址选择符合性分析

4.5.2设计要求符合性分析

4.5.3贮存量分析

4.5.4扬尘环境影响评价

4.5.5灰池防渗工程

4.6环境风险分析

4.6.1重大危险源识别

4.6.2贮存区重大危险源

4.6.3生产过程潜在危险性分析

4.6.4合成气泄漏事故影响预测及分析

4.6.5火灾及爆炸产生的伴生/次生影响

4.7总量控制分析

4.7.1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4.7.2大气污染物总量指标平衡

4.7.3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

4.7.4滨海新区SO2总量削减计划

4.8污染防治措施

第五章IGCC电站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分析

5.1清洁生产分析

5.1.1 IGCC发电技术的先进性分析

5.1.2该项目设备选型及工艺先进性分析

5.1.3该项目设计所采取的节能、节水措施及效果

5.1.4清洁生产指标分析

5.2循环经济

5.2.1循环经济分析

5.2.2循环经济产业链分析

第六章结论

6.1评价结论

6.2建议

6.3本研究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附图

展开▼

摘要

本文尝试对华能绿色煤电天津IGCC电站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分析。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仍将以燃煤发电为主。为实现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2005年由我国八大电力及投资公司共同发起实施“绿色煤电”计划,以研究开发、推广以煤气化制氢、氢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和燃料电池发电为主,并进行CO2分离和处理的煤基能源系统。 该计划以大幅度提高煤炭发电效率,使煤炭发电达到CO2和污染物的近零排放为目标。其核心关键技术已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部国家“十一五”863计划。华能绿色煤电天津IGCC电站工程作为这个计划的第一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和战略地位。 该项目主体工程为2000t/d级干煤粉加压煤气化、合成气净化、燃气轮机低热值煤气燃烧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工程放大和系统集成,建成250MW级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本文从工程分析入手,应用大气扩散模型、水平衡图、噪声衰减模型、环境风险预测模型等对电站工程运营期的环境大气、水、噪声、固体废物污染产生及其影响以及环境风险等进行了分析。 由于该项目采用创新工艺,本文尝试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对其清洁生产水平进行了先进性分析,并将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成与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相结合,从环境保护角度促进生产方式转变和发展。 研究表明,该项目各项污染物达到标准,固体废物全部得到利用或处理,能够达到环境要求;技术先进,能源利用率高,提出了近期和远期重点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和改进意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