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雷达末端防御系统仿真研究
【6h】

雷达末端防御系统仿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背景和意义

1.2雷达末端防御系统简介

1.3来袭导弹简介

1.3.1俄罗斯“马基斯特”导弹

1.3.2俄罗斯“王鱼”导弹

1.3.3玛特尔激光制导炸弹

1.3.4来袭导弹俯冲加速航路

1.4雷达末端防御系统仿真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系统模型建立

2.1系统误差分析

2.1.1概述

2.1.2雷达误差特性分析

2.1.3光电跟踪仪误差特性分析

2.1.4大功率随动系统的误差特性分析

2.1.5指挥仪误差特性分析

2.1.6火箭炮误差特性分析

2.2搜索雷达的航迹处理模型

2.2.1点迹的预处理

2.2.2航迹质量确定

2.2.3航迹处理

2.2.4威胁判断

2.3系统精度分析的数字模型

2.3.1概述

2.3.2随机数的产生

2.3.3雷达(搜索雷达、跟踪雷达)输出值模拟

2.3.4指挥仪的数学模型

2.3.5火箭炮系统的误差模拟

2.3.6精度统计

2.3.7射击效力数学模型

2.4模型假设

2.4.1计算假设

2.4.2基线假设

2.4.3精度假设

2.4.4开火距离

2.4.5计算毁伤概率的假设

2.5本章小节

第三章反应时间分配计算

3.1反应时间

3.2反应时间构成

3.2.1概述

3.2.2确认目标航迹时间t1

3.2.3敌我识别

3.2.3威胁估计

3.2.4战术决策时间t2

3.2.5调舷时间t3

3.2.6目标指示

3.2.7捕获和锁定跟踪目标的时间t4

3.2.8火控解算时间t5

3.2.9火炮瞄准角协调时间t6

3.2.10雷达末端防御系统战术反应时间

3.3战术反应时间流程图

3.4雷达末端防御系统战术反应时间计算结果

3.5雷达末端防御系统战术反应时间分配

3.6本章小节

第四章仿真软件设计

4.1概述

4.2软件模块设计说明

4.3界面设计

4.3.1主界面

4.3.2参数设定界面

4.3.3仿真过程显示

4.3.4仿真结果显示说明

4.4本章小节

第五章系统效能分析结果

5.1系统参数设定

5.2系统精度仿真结果

5.3命中率及毁伤概率测试结果

5.3.1一门炮打击一批目标的命中率及毁伤概率

5.3.2两门炮打击一批目标的命中率及毁伤概率

5.3.3三门炮打击一批目标的命中率及毁伤概率

5.3.4四门炮打击一批目标的命中率及毁伤概率

5.4本章小节

第六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 谢

展开▼

摘要

对在防空圈外发射的导弹,通常用远、中、近反导弹武器层次拦截。目前,国内外空军远程、中程、近程反导武器系统研制较多,但末端反导系统几乎没有。研发雷达末端防御系统的目的和意义:当突破远、中、近反导弹武器的敌导弹向我袭来时,作为我战略(战役)目标对空主动防御的重要手段,本武器系统在近程范围内及时发现、捕获、跟踪和摧毁来袭的3Ma速度以内的反辐射导弹、空地导弹等目标,增强我军低空反导能力。 本文给出了雷达末端防御系统各单机误差特性,以及其相应的数学模型,为研究雷达末端防御系统的精度提供了一整套的较为完善的分析方法。 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编制了雷达末端防御系统的仿真软件。它可对雷达末端防御系统中的搜索雷达、跟踪雷达、光电以及四门火箭炮的参数进行设置;同时,本仿真软件嵌入四种导弹(马斯基特导弹、哈姆导弹、低弹道王鱼导弹和制导炸弹)的弹道,其攻击方向可以任意设定,同时为了满足对其它目标航路的模拟需要,本软件可以人为装定20条导弹弹道。通过对仿真雷达末端武器系统的模拟,可以得到本系统的毁伤概率和系统精度,同时可对组成设备进行精度分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