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百合科两种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6h】

百合科两种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章 万寿竹属、鹿药属及其近缘属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概况(综述)

1.1 概述

1.2 甾体及甾体皂苷类成分

1.3 黄酮及黄酮苷类成分

1.4 其它类化合物

1.5 生物活性

第二章 百合科两种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2.1 概述

2.2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2.1 DCB 50-3

2.2.2 SHB 50-1a

2.2.3 SHB 70-2

2.2.4 SHB 70-4

2.2.5 SHB 70-3

2.2.6 SHB 70-5

2.3 实验部分

2.3.1 仪器与药品

2.3.2 山竹花Disporum cantoniense(Lour.)Merr

2.3.3 鄂西鹿药Smilacina henryi(Baker.)Wang.et Tang

第三章 生物活性研究

3.1 山竹花的生物活性研究

3.1.1 概述

3.1.2 材料与方法

3.1.3 结果

第四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万寿竹属Disporum Salisb.和鹿药属Smilacina Desf.同属百合科且互为近缘属,山竹花Disporum cantoniense(Lour.)Merr.和鄂西鹿药Smilacina henryi(Baker.)Wang.et Tang.是分属于这两个属的植物。山竹花别名万寿竹、豪猪七、白毛七、竹叶参等,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生长于海拔700米至30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灌丛中和林下。其性湿、味甘,具清热解毒,舒筋活血之功效。陕西民间将其用于治疗痛经,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疼痛等症。鄂西鹿药在我国西北部的陕西省有分布,是当地传统民间用草药,其根茎被称为“冰盘七”,可用于治疗风湿痛、跌打损伤及阳痿。有关这两种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报道较少,本文将对其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
   从山竹花和鄂西鹿药的95%和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3个单体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结合化学方法鉴定了其中27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其中6个为新化合物。它们是:木犀草素-4'-O-β-D-(4-O-β-D-葡萄吡喃糖基)-葡萄吡喃糖苷(DCB50-3),为新的黄酮苷类化合物;(25S)-17α-羟基-5α-螺甾烷-9-烯-3β-O-β-D-葡萄吡喃糖基-(1→2)-[β-D-木吡喃糖基(1→3)]-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半乳吡喃糖苷(SHB50-1a);(25S)-5α-螺甾烷-9-烯-3β-O-β-D-葡萄吡喃糖基-(1→2)-[β-D-木吡喃糖基(1→3)]-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半乳吡喃糖苷(SHB70-2);(25S)-5α-螺甾烷-7-烯-3β-O-β-D-葡萄吡喃糖基-(1→2)-[β-D-木吡喃糖基(1→3)]-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半乳吡喃糖苷(SHB70-3);(25R)-5α-螺甾烷-7-烯-3β-O-β-D-葡萄吡喃糖基-(1→2)-[β-D-木吡喃糖基(1→3)]-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半乳吡喃糖苷(SHB70-4);(25R)-5α-螺甾烷-9-烯-3β-O-β-D-葡萄吡喃糖基-(1→2)-[β-D-木吡喃糖基(1→3)]-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半乳吡喃糖苷(SHB70-5),这5个化合物均为新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其母核均属于螺旋甾烷型,均于C-3位与β-D-葡萄吡喃糖基-(1→2)-[β-D-木吡喃糖基(1→3)]-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半乳吡喃糖基成苷。SHB50-1a,SHB70-2,SHB70-5双键出现在C-9和C-11位;SHB70-3和SHB70-4双键出现在C-7和C-8位,甾体皂苷类成分中均比较罕见。此外,SHB70-2和SHB70.5,SHB70-3和SHB70-4是两对异构体,区别在于C-25位的立体构象,这在波谱数据中均有所体现。
   从山竹花乙醇提取物中得到的另外20个为已知化合物,它们是:蒲公英赛醇(DCP-1);木犀草素(DCP-2);谷甾醇(DCP-4);胡萝卜苷(DCP-5);蔗糖(DCC-4);2.甲基琥珀酸(DCE-1);水杨醇(DCE-2):水杨酸(DCE-3);苜宿素(DCE-4);芹菜素(DCE-5);金圣草黄素(DCE-6);香草酸(DCE-7);腺嘌呤核苷(DCB30.1);2,6-二羟基苯甲酸(DCB30-2);水杨醇-2-O-β-D-葡萄吡喃糖苷(DCB30-4);水杨醇-7-O-β-D-葡萄吡喃糖苷(DCB30-6);芦丁(DCB30-8);木犀草素-7-O-β-D-葡萄吡喃糖苷(DCB50-1);金圣草黄素-7-O-β-D-新橙皮糖苷(DCB50-2);木犀草素-7-O-β-D-新橙皮糖苷(DCB50-4),均为首次从万寿竹属中分离得到。从鄂西鹿药乙醇提取物中得到的另外3个已知化合物为:谷甾醇(SHC-1);胡萝卜苷(SHE-1);果糖(SHB50-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我们对山竹花中所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木犀草素(DCP-2)和水杨醇(DCE-2)进行了牛肾上腺髓质细胞儿茶酚胺释放影响的初步活性筛选,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个化合物对ACh、Ver、高K+溶液引起的儿茶酚胺分泌无明显的影响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