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建国初期中共对私营报纸的整顿和改造述论——以《益世报》《大公报》《光明日报》为例
【6h】

建国初期中共对私营报纸的整顿和改造述论——以《益世报》《大公报》《光明日报》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缘起

1.2学术史的梳理

1.3研究方法

1.4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建国前中共的新闻报刊政策

2.1开明的政策与繁荣的报坛

2.2《解放日报》的成功改版

2.3党报模式的最终确立

第三章 新政权下的党报与私营报刊

3.1报纸的内容来源

3.2报纸的社会功能

3.3报纸的经济来源

3.4 私营报纸短暂存在的原因

第四章 建国后私营报刊的不同命运

4.1勒令闭馆停刊的私营报纸

4.2 登记改造失败的私营报纸

4.3转型成为党报的私营报纸

第五章 勒令停刊的《益世报》

5.1五四先锋与抗日喉舌

5.2政治立场“不偏不倚”乎?

5.3没收封刊所谓何因

第六章 命运多舛的《大公报》

6.1“小骂大帮忙”的政治定性

6.2王芸生的“投诚”与《大公报》的“新生”

6.3生存危机中的突围努力

6.4“思想解放运动”洗礼后的《大公报》

6.5《大公报》的最终停刊

第七章 转型“党报”的《光明日报》

7.1从《世界日报》到《光明日报》

7.2活跃在“双百方针”下

7.3“自由主义”的悲歌

7.4“反右派”斗争后的“销声”

第八章 私营报纸消亡的原因

8.1不可忽视的表面原因

8.2无法适应的“党性原则”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1949年,中共成为执政党后,对新闻媒体进行了全方位的整顿改造,其中对私营报纸的整顿改造最具有代表性。中共根据自身的政治需求,对私营报纸进行整顿改造,以引导报纸满足新中国新政权的需要。整顿改造后,私营报纸在中国大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报纸新闻界唯有党报“一枝独秀”。针对此种现象,本文试图以建国前中共党报模式的建立为开端,以建国后中共对私营报纸的整顿改造为脉络,以《益世报》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表现、《大公报》在新中国建立后的坎坷命运和《光明日报》转型为中共党报为范例,以和报纸息息相关的报人命运为依托,试图还原中共对不同背景的私营报纸所采取的不同整顿方式。
  在对私营报纸最终殊途同归的相似命运进行深层剖析后,笔者认为私营报纸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可以分为表面原因和深层原因两部分:表面原因可以分为建国后私营报纸不适应“邮发合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共对有过“反动”历史的报纸不能容忍、建国后私营报纸的新闻内容来源受限和经济来源困难等;深层原因则是私营报纸和党报相比,没有党报强烈的“党性原则”,党报的任务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而以多元化为特征的私营报纸无法将办报作为术业专攻性的工作,因此湮没在历史之中,实属必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