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面向制造企业生产管理创新方法的类型选择及建议
【6h】

面向制造企业生产管理创新方法的类型选择及建议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研究背景

1. 2研究意义

1. 3论文的框架和研究内容

1. 4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 1创新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2. 2国内外关于企业创新系统的研究

2. 3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对比研究

2. 4管理创新和管理创新方法

2. 5创新类型(突变式/渐进式)选择

2. 6小结和问题导出

第三章 基于制造型企业创新的生产管理创新方法

3. 1以系统构成为视角的企业创新

3. 2生命期视角的制造企业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3. 3制造型企业创新中面向生产过程的管理创新方法

3. 4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制造企业生产管理创新方法的影响因素多案例研究

5. 1研究假设

5. 2 研究方法

5. 3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

5. 4多案例对比分析

5. 5小结

第五章 制造企业生产管理创新方法类型选择机理与模型构建

5. 1制造企业生产管理创新方法类型选择机理分析

5. 2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和作用

5. 3生产管理创新方法类型选择评价指标的选择

5. 4制造企业生产管理创新方法类型选择智能评价的方法

第六章 制造企业生产管理创新方法类型选择的智能评价

6. 1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过程

6. 2制造企业渐进式生产管理创新方法的智能评价

6. 3制造企业突变式生产管理创新方法的智能评价

6. 4制造企业生产管理创新方法提升的实现条件

第七章 制造企业管理创新方法合作的演化博弈分析及建议

7. 1引言

7. 2制造企业管理创新方法合作的二维博弈模型

7. 3加入政策支持和影响的三维创新策略选择

7. 4推动企业管理创新方法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 1. 1本文的研究结论

8. 1. 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经济水平显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高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制造业,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又必须依托扎实的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然而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需求的现状对我国制造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一方面,制造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管理方法的引进、管理方式的创新等同样成为关键,我国诸多制造企业面临着管理方法落后、管理方式僵硬等的管理问题。另一方面,国内外学术界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相对成熟,而企业管理创新尤其是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创新方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制造企业缺乏必要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本文针对企业创新理论范畴中的制造企业管理创新方法这一议题进行了以下的研究:
  (1)创新理论、企业创新、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方法等系统的文献梳理。利用内容分析法、共词分析等情报学方法把我国10年来创新领域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把企业管理创新与研究相对成熟的技术创新领域进行对比分析;探寻管理创新方法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地位等。通过分析不仅讨论了管理创新的发展现状、热点、未来趋势,还对管理创新中的企业管理创新方法进行了相关的文献分析,为下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针对理论界对企业创新构成定义不一的问题,本文从系统组成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和构成模型分析图,即从企业由人的属性、企业软实力、硬实力所组成的角度,把企业创新分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三个大类和若干小类。根据企业调研的案例研究结果并通过服务业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创新系统、侧重点、过程等特点的不同,基于生命周期视角对制造企业创新演化策略和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是组成制造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内容,生产管理创新方法内含于管理创新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
  (3)制造企业生产管理创新方法类型选择影响因素、作用机理、概念模型构建。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根据企业调研结果,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管理创新方法的调研数据依次进行开放式译码、轴向译码、选择性译码和案例间对比分析。得到了行业环境、团队创新精神、创新文化、企业战略选择的不同组合维度下对渐进式或突变式生产管理创新方法的类型选择模式及其作用机理,
  (4)制造企业生产管理创新方法类型选择智能评价。在前文多案例对比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分别应用BP、LM-BP、SVM的方法对制造企业生产管理创新方法类型选择进行智能评价系统的构建,通过模型精度的对比以保证可靠性。
  (5)对制造企业管理创新方法推进伊始政府的宏观支持作用进行博弈分析。通过对政府在企业管理创新方法中的作用构建博弈模型,得到了政府宏观宣传、指导和直接的支持对企业创新策略的选择即合作创新、独立创新还是放弃创新,具有影响作用。最后,针对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方法发展过程中的不足,提出发展对策和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