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PBPK模型的再生水中混合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研究
【6h】

基于PBPK模型的再生水中混合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有机物的测定

2.3 重金属的测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再生水健康风险评价中风险因子的筛选

3.1 筛选指标的确定

3.2 评分标准的设置

3.3 指标权重的计算

3.4 筛选因子的赋值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再生水中混合物的健康风险评价

4.1 风险因子的危害及在体内的过程

4.2 冲厕再生水中污染物浓度转换模型

4.3 暴露评价

4.4 混合物间的联合毒性作用

4.5 混合物PBPK模型的建立

4.6 混合物健康风险的表征

4.7 结果分析

4.8 风险控制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不足与建议

5.3 本论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再生水的应用日益广泛和其健康风险评价研究的不断深入,再生水中混合物的健康风险评价问题也备受关注。因此本文运用有害物质筛选、污染物室内挥发模型、毒理学、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及风险评估等理论,针对再生水回用于冲厕这一暴露途径,提出了一套再生水中混合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
  首先,确定风险因子初选名单,针对初选名单上的污染物对天津市J再生水厂的再生水进行定期采样检测,并选取挥发性、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等7项作为筛选指标,运用综合分值法对风险因子初选名单中的污染物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结果确定了最终的风险因子为三氯甲烷、溴二氯甲烷、二溴氯甲烷和三溴甲烷。
  其次,根据已有的研究,建立再生水冲厕过程中污染物室内挥发模型,估算了风险因子在冲厕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并使用呼吸暴露途径下的暴露剂量模型计算了它们的体外暴露剂量。
  再次,在借鉴国内外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本研究中的风险因子建立了混合物的PBPK模型,并运用建立的模型计算风险因子的内剂量,以体现混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最后,根据PBPK模型计算的内剂量,结合基于药代动力学基础的混合物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对再生水冲厕过程中混合物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采用基于蒙特卡洛方法(Monte Carlo Method)的Crystal Ball软件对参数进行不确定性和敏感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风险控制方案。
  结果表明:本研究再生水在冲厕时其中的混合物,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风险范围是2.24×10-6-2.00×10-5,超出了可接受风险水平(10-6);并且敏感性分析发现风险结果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溴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