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化学-生物生态协同修复受污染底泥的效果及评价
【6h】

化学-生物生态协同修复受污染底泥的效果及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河道底泥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及现状

1.3 底泥污染评价方法

1.4 课题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所用培养基

2.4 监测分析方法

2.5 底泥有机指数评价方法

第三章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筛选与性能研究

3.1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筛选

3.2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基本特征研究

3.3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硝化性能研究

3.4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好氧反硝化性能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化学-生物生态协同修复河道受污染底泥的效果研究

4.1 实验装置和材料

4.2 投加量的确定

4.3 试验方案设计

4.4 化学-生物生态协同修复底泥的效果

4.5 化学-生物生态修复前后底泥污染评价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不足与发展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原位修复技术以耗资少、对生态破坏小等优点,逐渐成为底泥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单一种类修复技术存在自身局限性,协同修复能够充分集合并发挥出各项技术的优势,成为底泥治理的重要途径。课题分离筛选高效脱氮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种,开展受污染底泥的原位化学-生物生态协同修复研究。
  试验针对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筛选,以及菌种硝化性能和反硝化性能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室小试试验中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与生物促生剂、化学药剂和植物的不同协同修复形式修复受污染底泥,研究化学-生物生态协同修复底泥的效果与修复前后底泥有机污染评价。
  试验从稳定运行的SBR反应器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4株具有较高活性且性能良好的菌株。试验筛选出一株菌,对其菌落形态、革兰氏试验、碳源和氮源利用情况以及硝化性能和反硝化性能等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菌种对碳源需求量较大,在30℃下初始C/N=10,氨氮浓度为50mg/L,pH=7时硝化性能最佳,24h总氮去除率为70.67%;30℃下初始C/N=10,硝酸盐氮浓度为100mg/L,pH=7时,反硝化作用性能最佳,24h总氮去除率为74.52%;该株菌在弱碱性环境下表现出较好的硝化和反硝化性能,具有较为广泛的pH耐受范围。
  化学-生物生态协同修复试验中,微生物菌剂浓度为108cfu/mL,投量为50mL;分别设置生物促生剂投量为0.06‰、0.08‰、0.10‰三个梯度,硝酸钙投量为50、70和100gNO3--N/m2三个梯度;植物种植5株。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与生物促生剂协同修复对底泥脲酶活性影响最为显著,微生物菌剂与投量为0.08‰的生物促生剂协同作用下,脲酶活性增量最高,为9.33mg/(kg·h),TOC去除率为6.02%,对底泥有机质污染修复效果最佳。微生物菌剂与硝酸钙协同修复对底泥TOC和TN去除效果最佳,微生物菌剂与投量为50gNO3--N/m2的硝酸钙协同作用下,底泥TN去除率最高,达23.33%;微生物菌剂与投量为100gNO3--N/m2的硝酸钙协同作用下,底泥TOC去除率最高,达25.49%,修复后底泥有机指数评价等级由Ⅳ级上升为Ⅲ级,治理效果最佳。微生物菌剂与水葱协同修复下底泥TN去除率达22.70%;微生物菌剂与芦苇协同修复使底泥脲酶活性增量达4.86mg/(kg·h)。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