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分析方法研究
【6h】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分析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理论基础

2.1 区域创新能力

2.2 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R聚类方法与因子分析方法

3.2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选择

3.3 对创新能力指标的因子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

4.1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4.2 基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政策建议

一、东部创新能力领先型省市(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结果分析

二、东部创新能力潜力型省市(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福建省)结果分析

三、东部创新能力后进型省市(天津市、河北省、海南省)结果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世纪初,P.N.Cooke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浅谈区域创新系统概念的演变及其特点。在全球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带有“个性”的区域竞争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区域创新能力为一个地区保持竞争力提供了支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的全球任务分工。因此如何对区域的创新能力发展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指标体系的构建与选择,如何对相应指标进行赋予权重,如何在一定时间内对该地区的发展情况进行动态评价,这样一系列的问题的解决对一个地区今后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以上述问题为导向展开的。
  首先,本文简述了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区域科技创新理论的演进出发,基于以 Romer为代表的内生增长理论、以Porter为代表的产业集群理论、以Nelson为代表的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科技资本密集度、产业集群密集度、创新体系完善度“三度”一级指标,在借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等相关权威科技指标的基础上,利用2013年我国东部地区10个省市的“三度”准则层一级指标和创新能力二级指标数据,运用 R聚类和因子分析定量筛选指标,建立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再次,根据精简后的指标体系,利用2010-2013年我国东部10个省市重新建立新的时序立体数据表,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确定区域创新能力构成目标层的各准则层的权重,求得最终的区域创新能力整体进行动态评价综合值,并对评价综合值进行排序。
  研究表明:从总体的得分和排名情况来看,广东、江苏、北京、上海四个地区的得分较高,排名也一直处于前4名的位置,属于创新能力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是我国创新的强势地区。浙江、山东两个省的得分和排名虽然不及上述四个地区,但是创新能力也属于较强的水平,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福建、天津、河北和海南四个地区的得分较低,说明发展水平相比于其他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些区域也是全国范围内创新能力发展较为迅速的区域,如果后期通过弥补在某个创新能力发展方面的短板,后起直追其他东部省市也是指日可待。另外,从排名稳定性来看,河北、浙江、山东、广东、海南五个省市的最大序差为0,说明这几个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的水平,几年来排名没有变化。其中北京、天津、上海、福建四个省市的最大序差为1,说明几个省市的创新能力略有波动,但是幅度很小。江苏省的最大序差为2,在评价的10个省市中其波动幅度最大,排名呈下降趋势,但是总体来看幅度仍旧较小,整体还是处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