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线性文化遗产视角下的区域景观研究——以京津冀为例
【6h】

线性文化遗产视角下的区域景观研究——以京津冀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3研究方法与框架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研究发展

2.1线性文化遗产

2.2区域景观

2.3概念的发展与界定

第3章 京津冀线性文化遗产网络特征及构建

3.1京津冀文化资源概况

3.2京津冀线性文化遗产的提出

3.3京津冀地区线性文化遗产特点

3.4京津冀线性文化遗产对于区域景观的意义

第4章 区域景观视角下线性文化遗产体系的构建

4.1线性文化遗产体系构建的一般方法

4.2太行东麓线性文化遗产构建

第5章 线性文化遗产对于区域景观的影响

5.1线性文化遗产视角下对于景观整体格局的影响

5.2线性文化遗产视角下景观元素的影响

5.3线性文化遗产视角下文化主题的影响

5.4对于规划的影响

第6章 总结

6.1主要结论

6.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以及区域范围内景观规划和相关法律的缺失,我国区域景观破碎、地区间文化断层现象突出,由此引发景观千城一面、地域性与文化性缺失等现象日益严重,京津冀地区尤为突出。在此背景下,吴良镛先生在《京津冀地区发展规划研究二期报告》中提出“以运河、长城等遗产为线索,贯穿各个文化亚区,形成京津冀整体文化体系”,并在“三期报告”中进一步提出“建立京津冀地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地域文化与国际文化和谐共存的‘文化网络’。”在对整个京津冀地区的遗产进行整理时发现,区域间遗产的聚集往往并非以点或片状,而更多的呈现出线性廊道的形式,线性文化遗产的研究为整合我国现阶段日益破碎的区域与文化景观以及缓解区域文化特征式微、构建京津冀地区“文化网络”提供了新的思路。
  现阶段我国遗产保护的重点仍停留在单体保护层面,大尺度层面遗产保护的研究与实践都十分有限。本文以国内外现有线性文化遗产体系及其保护理论为基础,对线性文化遗产与区域景观相关概念进行整理,提出满足我国现阶段发展需要的线性文化遗产体系的构建思路,并对其概念、特点与判断标准予以界定。以京津冀地区为例,通过对该地区地理与文化格局的分析,结合京津冀地区文化遗产分布特征,构建出京津冀线性文化遗产体系并结合线性文化遗产体系特征研究其对区域景观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京津冀地区太行东麓线性文化遗产的元素筛选、结构组织以及数据库的建立,对基于空间数据挖掘技术构建线性文化遗产的创新性思路与具体操作方法进行展示,结合太行东麓地区发展特征以及区域景观现状探讨太行东麓线性文化遗产对该地区区域景观的具体影响方式并对进一步的区域和区域景观规划提出建议。
  论文以空间数据挖掘为指导思想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线性文化遗产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完成了从数据库建立、遗产指标确定、元素判断到线性结构组织的区域大规模线性文化遗产的构建技术。过程中采用的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分析、基于朴素贝叶斯公式的决策算法、最小生成树构建等技术方法等都是第一次应用于遗产保护领域,为大数据时代遗产保护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与实践思路,并填补了我国在大规模遗产保护领域研究方法上的不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