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沉淀-混凝-微滤工艺处理含锡废水和除锶中试装置设计
【6h】

沉淀-混凝-微滤工艺处理含锡废水和除锶中试装置设计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重金属废水处理概述

1.2 含锡废水的来源与危害

1.3 含锡废水研究进展

1.4 课题研究背景和内容

第2章 试验装置、材料与分析方法

2.1 试验装置

2.2 试验工艺参数

2.3 试验材料、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第3章 沉淀法除锡烧杯试验

3.1 引言

3.2 试验原水

3.3 烧杯试验结果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沉淀-混凝-微滤工艺除锡小试试验

4.1 引言

4.2 试验原水与方法

4.3 间歇运行试验结果与讨论

4.4 连续运行试验结果与讨论

4.5 膜污染分析

4.6 固相分析

4.7 运行成本分析

4.8 经济效益分析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载带沉淀-微滤组合工艺除锶中试装置设计

5.1 引言

5.2 设计水量及水质的确定

5.3 工艺流程的确定

5.4 主要装置设计计算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电镀、工业制镜、印刷电路等领域的迅速发展,含锡废水的排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体摄入过量的无机锡元素会引起病变,高浓度的锡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危害,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无机锡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烷基化等作用转化成有机锡,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
  研究了沉淀-混凝法和沉淀-混凝-微滤法对锡的去除。烧杯试验研究了沉淀剂种类、沉淀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和搅拌强度对化学沉淀过程的影响,以及混凝剂种类、混凝剂投加量、搅拌强度和静沉时间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各影响因素的最佳值。结果表明:原水pH值约为3.0,锡浓度约为17.7 mg/L时,沉淀剂选择碳酸钠,最佳投加量为90 mg/L;混凝剂选择三氯化铁,最佳投加量为14 mg/L;反应时间为15 min;最佳G值为120 s-1。静沉时间为60 min时沉淀-混凝法能够满足排放标准,然而沉淀-混凝-微滤法能够显著提高出水水质,静沉时间为15 min时更加合理。
  沉淀-混凝-微滤工艺小试试验考察了运行方式对锡去除效果的影响。间歇运行和连续运行方式下对锡的去除率均较高,当温度为25℃,原水pH值约为3.0,锡浓度约为17.5 mg/L时,采用烧杯试验确定的参数,该工艺对锡的去除率均高达99.97%。该工艺膜污染速率缓慢,膜污染阻力和滤饼层阻力占总阻力比例小,且经物理清洗后膜通量恢复率分别为86.5%和92.4%。
  对小试试验的沉淀物进行固相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证明Sn2+形成了Sn(OH)2沉淀,Fe3+形成了Fe(OH)3沉淀,从而使锡、铁离子由液相转移到了沉淀中。扫描电镜(SEM-EDS)分析结果显示,沉淀物为无定型的絮体,呈团聚状,排列较整齐,元素分析结果定性验证了XPS分析结果。
  基于课题组前期开发的载带沉淀-微滤除锶组合工艺,为实现工程应用,完成了中试试验装置的设计,包括工艺的优化计算、构筑物及其配套设备参数的计算以及装置PLC控制方案的确定,为后续开展中试研究奠定了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